•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推进高校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张帆
  
扬帆媒体号
2024年13期
桂林理工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广西桂林 541004

摘要: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全面提升离退休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文章将“六好”标准作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发力点,深入分析两者之间内在关联,探索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新路径。

关键词:高校;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六好”;探索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全国离退休党员和党组织的数量越来越大,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提出了“组织设置好、班子建设好、党员队伍好、学习活动好、作用发挥好、制度坚持好”(简称“六好”)作为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创建标准。新时代,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中围绕“六好”标准开展创建,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直击难点、破冰拔楔、创新路径,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与“六好”标准的内在关联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主线,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党支部组织力为重点,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标准,对党支部的各项工作进行统一和规范。在实践过程中,“六好”党支部标准是实现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标“六好”标准,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使建设过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对增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老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组织设置方面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组织设置合理,关系隶属清晰。从班子建设方面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换届按期正常、选优配强班子。从党员队伍方面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落实全面从严教育管理党员的责任,激励关怀帮扶到位。从学习活动方面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教育培训经常正常,支部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从作用发挥方面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党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释放正能量。从制度坚持方面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党支部严格落实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管理监督等制度。

二、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一)党员组织教育难度大。离退休党员普遍年岁高、患病多、行动不便、居住地分散,集中组织学习和开展活动的难度较大。加之受年龄、精力等限制,党支部开展活动形式单一,载体不够丰富,缺乏吸引力,导致组织活动参与率不高。极少数老党员退休后存在对自身要求放低、党性观念不强等情况。

(二)党支部班子建设需要加强。新退休党员因社会活动多、照顾老人或第三代等原因精力有限,使党支部班子成员老龄化问题突出。一些离退休党支部班子成员还存在着健康状况、文化程度、专业背景等差异较大,对电脑、网络等新工具使用不熟练等情况,使其在组织开展支部活动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三)管理考核机制针对性不强。一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针对老党员实际的规章制度。甚至大多数单位,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建设管理、考核评价都是参照在职人员党支部进行,缺乏分类和差别化的指导、管理、考核体系,科学性、针对性不强,不利于调动支部书记和班子的工作积极性。

(四)党员作用发挥不够。部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在引导老党员发挥作用再作贡献过程中,存在缺少平台、缺少激励机制、缺乏创新、顾虑多,老同志个人内在动力不足等问题。

(五)流动党员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离退休流动党员多是由于身体原因或需要照顾第三代等因素而产生流动。他们绝大多数不愿意将党组织关系转到其长期居住地所属的党支部,因此受空间距离的影响,党支部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难度大,对其思想动态和活动状态无法及时掌握,上级党委也缺少专门的管理办法。

三、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优化组织设置,提升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以提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建设,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党支部组织设置,充分考虑老党员退休前工作背景、居住情况和“老、中、青”年龄合理分布等,遵循“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参加活动、有利于作用发挥”的原则,合理设置党支部。还可以积极探索在老党经常活动的场所和参与的协会社团、老年大学等组织中建立基层党组织或者临时党组织。

(二)选好“领头雁”,提升班子素质

深入贯彻落实“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是第一位的”重要要求,定期开展换届选举,选拔党性强、威信高、身体好、经验丰富、乐于奉献、相对年青的退休干部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和委员,抓好班子党务能力学习培训,确保党支部的活力和战斗力。同时,也要下好“先手旗”,本着“早规划、早发现、早培养”的原则,注重传帮带和实践锻炼,打造高质量的党支部班子后备力量。同时针对老党员普遍高龄、行动不便、开展工作有困难等情况,可以选配有党务工作经验的在职党员担任支部联络员,协助支部开展各项党建工作。

(三)党员队伍分类管理,提升学习教育针对性

对于老党员队伍的教育、学习和管理,不能简单沿用在职党员的方式方法,要充分考虑老党员群体的突出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进行管理,建立针对性更强的学习教育制度、组织生活制度。首先,第一类是针对绝大多数能正常参加支部生活的老党员,可以通过学习研讨、知识竞赛、征文活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组织生活的感染力、吸引力、实效性和覆盖面。第二类是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党支部要主动开展“送学上门”“送书上门”以及志愿服务,做好关心关爱。第三类是针对居住在外地的党员,党支部可以通过建立指定联系人制度、监督考核制度等,规范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互动交流,构建“互联网+党建”立体化学习教育体系,将其连在线上。通过上述三类管理办法,强化对老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打造高素质党员队伍。

(四) 服务大局作奉献,推进老有所为展风采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可以采取样板示范、引导激励等方式,选树典型、搭建平台,引导党员再作贡献。组织老党员面向青少年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故事;依托各类老年社团开展书画艺术作品展、文艺展演等仪式感强的活动,展示阳光心态,增添正能量;还可以组织身体好、有奉献精神的老党员成立“志愿服务队”,融入关心下一代、社区治理和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正能量。

(五)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工作保障

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压实离退休党建工作责任,认真完善和落实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各类制度。同时要充分考虑离退休党支部的特点、老党员实际,尽快完善教育管理、考核机制,确保党支部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等支持,加强学习活动阵地建设,推动党建资源共建共享,确保党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落实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关爱离退休党员,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2023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资助高校离退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西高校离退休党支部为例 (GUTDJ200315)

作者简介:张帆,1978年3月10生,女,汉族,广西兴安县人,助理研究员,在职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是党建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