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地铁工程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姜浩
  
扬帆媒体号
2024年19期
身份证号码 411521199703221916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地铁工程在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作用及其执行策略。首先,分析地铁工程对土地占用、环境污染以及噪声振动等方面的影响。随后,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包括合理的线路规划、环保施工技术应用以及运营管理的优化。进一步地,本文还将探讨地铁工程在节能、绿色施工和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旨在为地铁工程的绿色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参考。

关键词:地铁工程;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交通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噪声干扰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地铁作为绿色高效交通方式,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地铁工程能缓解交通压力,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碳排放,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形象。但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存在环境问题,如土地占用、施工污染、噪声振动等。因此,如何在地铁工程中实施有效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铁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

1.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

土地资源占用与生态破坏:地铁建设需大量土地,包括线路、车站和临时设施,可能影响绿地、农田和生态系统。合理规划线路、减少土地占用、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是关键。

施工噪声与振动污染:地铁施工中,盾构机、爆破和大型机械产生噪声和振动,干扰居民生活。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使用低噪声设备和隔振技术,并加强监测,可控制污染。

施工扬尘与废弃物污染:地铁施工中,土方开挖、材料运输易产生扬尘,同时产生大量废弃物如建筑垃圾、施工废水。处理不当会污染环境。需加强扬尘控制,实施废弃物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负面影响。

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环境的影响:地铁建设影响地下水,需加强监测与保护。盾构掘进、注浆加固可能改变地质结构,需科学施工确保地质稳定。

2.运营阶段的环境影响

列车运行噪声与振动:地铁列车运行产生噪声振动,影响居民和建筑。采用低噪声车轮、弹性扣件等减振降噪措施,设置声屏障和隔声窗,有效降低噪声振动影响。

电磁辐射污染:地铁列车运行和通信系统产生电磁辐射,强度通常合规,但需关注潜在影响。加强监测管理,确保符合法规。

车站及隧道内空气质量:地铁车站和隧道封闭,人员密集,空气质量易污染。需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减少有害物质积聚。定期清洁消毒,确保空气质量达标。

能耗与碳排放:地铁运营需节能高效,减少能耗。推广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地铁工程的环境保护策略

1.建设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

在地铁规划与建设中,我们应优先规划线路以避开生态敏感区,合理布局车站和线路走廊,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空间和道路资源,以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同时,采用环保施工技术和材料,如推广再生、低VOC材料,并运用绿色施工和预制装配等先进环保技术,以减少能耗和排放。在施工过程中,务必加强施工扬尘控制,实施废弃物分类处理,以减少环境污染。此外,还要特别重视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地质环境的监测,确保施工过程不对这些重要资源造成负面影响。

2.运营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

为减少地铁系统对环境和乘客的影响,我们应优先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的车辆和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以确保其良好运行和环保性能。同时,优化轨道结构,使用减振降噪材料,并在敏感区域设置声屏障和隔声窗来降低噪声污染。此外,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替代化石能源,提高列车能效,减少能耗和碳排放。同时,在车站和隧道内安装节能设备,如LED照明和智能温控系统,以降低能耗。最后,加强车站和隧道内的空气净化与通风,采用高效设备并定期清洁和更换过滤材料,确保空气质量达标,保持环境整洁,减少污染源。

三、地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1.节能降耗

采用节能列车及高效牵引系统:引入具有先进节能技术的地铁列车,如轻量化设计、能量回收系统等,减少列车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同时,采用高效牵引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牵引能耗。

优化车站照明、通风等设备的能耗管理:对车站内的照明、通风等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根据人流量、环境光照等条件自动调节设备功率,避免能源浪费。采用高效节能的LED照明灯具和智能温控系统,进一步降低能耗。

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在地铁车站、车辆段等适宜位置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为地铁系统提供清洁能源。同时,探索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如风力发电、地热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绿色建造与绿色建筑认证

推广装配式建造技术,减少现场作业: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将地铁车站等建筑的主要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现场进行组装施工。这不仅可以减少现场作业量,降低施工噪声和扬尘污染,还能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开展绿色建筑认证,提升工程品质:鼓励地铁工程参与绿色建筑认证,如LEED、BREEAM等国际标准或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通过绿色建筑认证,推动地铁工程在设计、施工、运营等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社会和谐的目标。

3.智能化运营管理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智能化运营:建立地铁系统的大数据平台,收集并分析列车运行、乘客流量、设备状态等海量数据,为运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云计算技术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存储效率,实现地铁系统的智能化运营和管理。

优化调度策略,提高运营效率: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优化列车调度策略,合理安排列车运行计划和发车间隔,提高列车运行效率和准点率。同时,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时监测列车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快速响应并处理突发事件。

完善乘客信息服务系统,提升乘客体验:建设和完善地铁乘客信息服务系统,包括实时到站信息、车厢拥挤度提示、换乘指引等功能。通过移动应用、官方网站等多种渠道向乘客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和满意度。

3.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解读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合规运营:密切关注国家关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政策法规动态,及时解读并传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确保地铁工程在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实现合规运营。

制定行业标准规范,提升行业整体水平:积极参与或主导制定地铁行业的标准规范工作,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化发展。通过制定和完善行业标准规范,提升地铁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水平,促进行业整体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地铁建设、运营对环境影响,提出环保策略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涵盖节能降耗、绿色建造、智能化运营及法规制定。未来,地铁将向绿色、低碳、智能发展。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将缓解交通拥堵、降低污染,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期待地铁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典范,创造美好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孙亚男,马云涛.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法及对策阐述[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5(03):108-110.

[2]白书宏,郭义,王浩楠.绿色施工技术在地铁盾构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3):127-12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