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体积混凝土在超高层建筑中的质量控制与裂缝防控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大体积混凝土在超高层建筑中的质量控制与裂缝防控策略。随着超高层建筑对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大体积混凝土作为关键结构材料,其质量控制与裂缝防控成为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及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包括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实施温度控制、改善约束条件、加强施工管理与监测等在内的一系列质量控制与裂缝防控措施。通过国内外成功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并总结研究成果,为超高层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超高层建筑;质量控制;裂缝防控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超高层建筑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涌现。这类建筑不仅代表了城市天际线的新高度,也承载着复杂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挑战。其中,大体积混凝土作为超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材料,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施工便捷性和经济性而受到广泛青睐。然而,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和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化热作用、温度变化、约束条件等因素,容易产生裂缝,严重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并防控裂缝的产生,成为超高层建筑施工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1.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常见于大体积混凝土,成因主要是水化热和外界气温变化。浇筑时,水泥水化释放大量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骤升。混凝土传热差,内外温差大,引发热应力。一旦超过抗拉强度,就形成温度裂缝。此外,气温骤降也使表面快速冷却,与内部高温形成温差,导致裂缝产生。
2. 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源于混凝土硬化时的体积缩小。混凝土收缩分干燥和化学两种。干燥收缩是混凝土失水后体积缩小,多发生在表面。表面水分蒸发快而内部补充不足时,产生大干缩应力,导致裂缝。化学收缩是水泥水化反应中化学结合水消耗引起的体积缩小,量虽小但大体积混凝土中累积效应显著。混凝土内部不均匀收缩变形导致收缩裂缝。
3. 约束裂缝
约束裂缝由结构约束条件对混凝土变形的限制引起。在超高层中,大体积混凝土受多种约束。变形受限时,内部产生约束应力。当应力超过抗拉强度,约束界面处产生裂缝。同时,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足或稳定性差,也会引发约束裂缝。
4. 其他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除上述裂缝外,还受其他因素影响产生裂缝。荷载裂缝因外部荷载超过抗拉强度导致,施工裂缝则源于操作不当或质量控制不严。这些裂缝影响结构性能和耐久性。因此,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需加强裂缝成因分析,采取防控措施确保质量和安全。
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控策略
1. 降低混凝土发热量
优先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品种,如低热水泥或中热水泥,以减少水化热引起的温升。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不仅可以替代部分水泥,降低水泥用量,还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进一步降低水化热。采用缓凝减水剂或高效减水剂,在保持混凝土流动性的同时降低用水量,从而减少水泥水化产生的热量。
2.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在保证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试验确定最优的水泥用量,尽量减少水泥的使用,以降低混凝土的发热量并提高抗裂性能。合理搭配粗骨料和细骨料的比例,改善骨料的级配,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和易性,减少混凝土内部的孔隙和微裂缝,从而提高其抗裂能力。
3. 实施温度控制
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以减少外界温度对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影响。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通过循环水冷却的方式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同时,可以采用冰水搅拌混凝土,进一步降低入模温度。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采取保温保湿措施,如覆盖保温材料、喷洒养护剂等,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保持混凝土内外温度的稳定。
4. 改善约束条件
在结构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和温度变形等因素,合理设计结构形式,减少不必要的约束条件,以降低约束应力的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和支撑体系进行仔细检查和加固处理,确保其刚度和稳定性满足要求,以抵抗混凝土浇筑和硬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形和应力。
5. 加强施工管理与监测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特别是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养护等关键环节,更应严格控制施工参数和工艺流程。加强对混凝土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处理。
设立质量监控小组:设立专门的质量监控小组,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和安全。
三、案例分析
1. 成都绿地中心·蜀峰468项目
案例概述:成都绿地中心·蜀峰468项目是一座规划建筑面积达45.4万平方米的超高层建筑,其中T1塔楼高度达到468米,共101层。该项目在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浇筑量近3万立方米,底板厚度达4.6-7.65米,覆盖了东西118.8米、南北83.9米的广阔区域。
质量控制与裂缝防控措施:采用低热水泥P.O42.5R,以及Ⅰ级粉煤灰和优质级配的中粗机制砂,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和减少水泥用量。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混凝土配合比,掺入安泰XD-F高分子复合纤维以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采用缓凝型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推迟水化热温升峰值的到来,同时在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入模温度和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确保不超过规范要求。采用多层保温材料(如麻袋、棉被、薄膜和彩条布)进行表面覆盖,以减小内外温差和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浇筑工作昼夜不停,连续进行96小时,确保一次性浇筑完成。施工过程中,配备了充足的混凝土运输车和泵车,确保混凝土供应的无间断。
监测与调整:使用HNTT-D混凝土温度测试仪进行温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保温措施,确保混凝土表里温差符合规范要求。
成效与经验:
通过上述措施,成都绿地中心·蜀峰468项目成功完成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未出现明显的温度裂缝,为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选用低热水泥和优质掺合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温度控制和施工组织等措施是防控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手段。实时监测和调整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通过温度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调整保温措施,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
结束语
本文提出质量控制与裂缝防控策略,涵盖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温度控制、约束条件改善、施工管理与监测。选用低热水泥、掺合料、外加剂降低混凝土发热量;优化配合比、调整骨料级配提高抗裂性能;合理安排浇筑时间、采用内外控温措施控制温度;合理设计结构形式和加固模板支撑体系改善约束条件;加强施工管理与监测确保质量和安全。为超高层建筑的安全、可靠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姚东波.超高层综合商业体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技术措施[J].上海建设科技,2022,(06):91-94.
[2]宋娟.高层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城市建筑,2023,20(12):131-134.
[3]罗立志.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J].四川建材,2019,45(01):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