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探索新时代小学低段劳动教育的校本化实施路径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强调五育并举,其中劳动教育发挥着培育学生良好品格、联动教学与生活的重要教育价值,对此本文将围绕着小学低段劳动教育展开探索,结合新时代教育需求探索校本化实施路径,突出劳动教育育人价值,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低段教育;劳动教育;校本化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推进,要响应当前的教育政策,既要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引,也要做到“因校制宜”,结合本校教育教学特色、学生特点、个性化教育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构建劳动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劳动教育计划,全面围绕着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劳动三大板块规划劳动教育结构,使学生从小树立劳动意识、尊重劳动成果,以校本化的劳动教育工作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低段劳动教育校本化实施价值与实施原则
(一)实施价值
在时代的发展下,教育教学体系逐渐优化,更加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双向培养,且小学低阶段的学生思维与品格尚处于成长阶段,需要融入良好的教育理念,并创新教育模式来发展学生良好品格,校本化的劳动教育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契合本校学生的教育工作,从生活出发、从小事出发,逐渐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校本化的劳动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身心发展,并从劳动的过程中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借助具有层次性、进阶性的劳动教育模式,让小学低段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以劳动为荣。
(二)实施原则
为了校本化劳动教育有效实施,应遵循适应性、整体性、交互性、进阶性四个原则。首先在适应性原则下,劳动教育的实施既要考虑到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应学生主体的发展需求,设计具有趣味性、操作性的教育内容;其次在整体性原则下,应围绕着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将五育联动,以整体教育视角实现跨学科融合、跨领域融合,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而后在交互性原则下,要注重教学设计的体验性,围绕着小学生好动、好奇等特点设计具有校本化的教育方案,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增强学生体验感;最后在进阶性原则下,要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劳动教育模式,一方面符合低段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以渐进性的教育方式增强学生在劳动中的获得感[1]。
二、新时代小学低段劳动教育校本化实施路径
(一)开发劳动课程
在劳动课程开发中,应全面考虑到学生特点、教学特色等因素,使劳动教育内容与形式更符合本校学生的发展。例如在劳动教育课程的编写中,要考虑到低段学生认知特点、行为能力、劳动基础等,设计简单的生活劳动、服务劳动内容,并以趣味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加入其中。或是采用项目式专题劳动教育的方式,满足低段学生劳动教育需求,围绕着低段学生生活日常设计项目式劳动课程,加强生活与劳动的联动,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增强劳动意识,并以项目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项目式劳动教育中以生活劳动为项目主题,引导学生分享生活中有哪些劳动内容,在生活中怎样完成劳动、有哪些劳动收获等,在发展学生劳动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拓展实施路径
在校本化劳动教育的实施中,将劳动教育分为三个模块,一是课堂教学,采用跨学科融合的方式将劳动教育与各学科联动起来,将劳动意识与劳动思维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正向影响学生思维,例如将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在《悯农》的学习中探究为什么“粒粒皆辛苦”;二是实践活动,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体现教育的交互性,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例如在校园生活中组织校园清洁活动,以“闪亮班级”为项目主题,开展劳动活动,促使学生参与到班级卫生清洁的活动中,争夺“闪亮班级”荣誉,以集体活动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精神、奉献精神等能力与素质;三是家校共育,将校园劳动教育与生活劳动教育联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以家校共育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家庭劳动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锻炼低段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与独立生活能力,让学生在家庭中也能得到劳动教育的锻炼[2]。
(三)完善教育体系
现代化教育中,注重教育的完整性,不仅要拓展教育路径、创新教育方法,更要以完善的教育体系保障教育计划的实施。例如,在教育体系的完善中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结合校本化教育特点、低段年级学生特征等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与标准,对学生劳动生活、劳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发挥教育评价的指导价值,通过对学生劳动技能掌握、劳动习惯养成、劳动情感获得等多方面的评价,优化教育内容。另外在教育体系完善中,要从理念明确、目标确立、课程建构、实施方式、评价机制、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着手,科学规划教学体系,突出校本化特征,确保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视域下,小学低段校本化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品格塑造与能力发展,因此在教育路径规划中要贴近低段学生实际需求,将劳动教育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以校本化的劳动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做好教育规划。
参考文献:
[1]周丽萍.劳动教育校本化实施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2023(16):77-79.
[2]余姗.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的劳动教育的研究[J].读与写,2021,18(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