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一体化下的评价体系建构与优化策略

尚小科
  
扬帆媒体号
2024年20期
洛阳市实验中学 471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评价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急需进行改革和优化。本文主要探讨了写作背景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评一体化的评价体系构建思路。通过多维度的评价方式,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一体化;评价体系建构与优化

引言: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逻辑和创造力发展。然而,传统的写作评价体系往往过于单一,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评一体化评价体系的引入,不仅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潜能。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写作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评价体系建构:整合写作要素评估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一体化下,评价体系的建构与优化策略中,整合写作要素评估是关键一环。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为例,本单元涉及到《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课文,在整合写作要素评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确定评估目标。根据教材内容,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发现美的能力,以及通过写作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因此,评估目标应围绕这些方面展开。

二是制定评估标准。评估标准是评价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依据,需要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评估细则。例如,观察能力方面,可以评估学生是否能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细节;表达能力方面,可以评估学生是否能用生动、贴切的词语描述景物;热爱生活方面,可以评估学生是否能在写作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1]。

三是设计评估方法。评估方法应注重多元化,既有量化评价,也有质性评价。例如,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量化评价可以采用百分制,对学生的写作内容、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方面进行打分;质性评价则可以通过评语的形式,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和指导。通过整合写作要素评估,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良好习惯。

二、优化策略:引入作文范例和实践指导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体系下,引入作文范例和实践指导是优化写作教学的重要策略。以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写作《抓住特征说明事物》为例,本单元涉及到《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文章,具体的优化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引入优秀作文范例。教师可以搜集和整理历年学生优秀作文范例,尤其是那些能够准确抓住特征进行说明的文章。这些范文应包括结构清晰、语言生动、特征突出的优秀例子。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投影或打印范文,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文章的优点,比如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具体事例来突出事物的特征。以《中国石拱桥》为例,范文可以展示如何通过对桥的形态、历史、文化背景的描写,来突出其独特性和美感。

其次,进行实践指导。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实践指导,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写作过程。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时,可以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或者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感受苏州园林的独特之处。实地考察后,教师可以布置一篇作文,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苏州园林的特征。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写作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描写能力[2]。

最后,建立反馈机制。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注重提供详细的反馈意见,不仅指出问题所在,还要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比如,在批改一篇关于《中国石拱桥》的作文时,可以指出学生在描写桥的历史时过于笼统,并建议其增加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描写。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一对一面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反馈内容,并指导其进行修改和提升。通过引入作文范例和实践指导,结合具体的优化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作技巧。

三、方法探索:结合写作流程评估与反馈机制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评一体化的评价体系建构与优化策略尤为重要。在《学写读后感》的板块中,主要包括了《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等文章,教师可以探索具体的写作流程评估与反馈机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在教学开始前,应明确向学生传达写作任务的要求和评估标准。例如,在写《桃花源记》的读后感时,写作目标可以包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达个人感悟等。评估标准则可以涵盖内容的准确性、观点的深刻性、语言的流畅性和结构的完整性。

接下来,实施分阶段的写作评估。写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预写阶段、写作阶段和修改阶段。在预写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明确写作方向。比如,在讨论《小石潭记》时,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描写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变化,初步形成写作提纲。

在写作阶段,教师可以引入写作模板和范文,帮助学生掌握读后感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应组织同伴互评和教师点评。通过同伴互评,学生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在教师的点评中,应注重具体的建议和指导,而非简单的对错评价。例如,可以指出某段文字的逻辑不清,并建议学生如何调整结构,使表达更为连贯。

在修改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反馈进行多次修改。可以采用“逐段修改法”,即每次只修改一段或一个部分,逐步完善文章,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自己的感悟是否深入,语言表达是否贴切,并通过不断修改提升文章质量。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建立班级写作博客或论坛,鼓励学生发布自己的读后感,并互相评论交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3]。

结语: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体系建设和优化,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途径。通过改革传统评价模式,引入多元评价手段,可以更全面、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未来的教学实践中,需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最终实现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高莲芳.“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初中写作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2024,(08):71-73.

[2]闫莎莎.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23.

[3]郑素欢.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写作教学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2,(05):49-5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