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实践路径

丁玉明
  
扬帆媒体号
2024年30期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130114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了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实践路径及其在高校中的实施效果。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结合校园文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融合策略,旨在构建和谐、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实践路径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高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一背景下,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有效的实践路径,实现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校园文化的繁荣。

一、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需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科知识,而是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需求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思政教育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二)思政教育的内涵与目标

思政教育的内涵丰富,其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即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思政教育需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校园文化的特点与作用

校园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和文化氛围的营造,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影响。校园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开放性、多样性和实践性。开放性意味着校园文化能够包容和吸收各种文化元素,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多样性则体现在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实践性则强调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实践路径

(一)课程体系的创新与整合

1. 课程内容的融合

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如在文学、历史、哲学等课程中融入国家意识、民族精神等内容;强化实践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思政教育的内涵;引入跨学科内容,鼓励学生从不同学科视角理解和思考社会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方法的创新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其主动性和参与度;利用信息技术,如在线课程、虚拟现实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实施项目式学习,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特定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 活动主题的选择

突出时代主题,如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关注社会热点,如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化文化传承,如传统节日庆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学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思辨能力;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组织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等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校园环境的优化与利用

1. 物理环境的改善

完善教学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优化生活设施,如宿舍、食堂等,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绿化美化校园,如增加绿地、设置艺术装置等,提升校园的美观度和文化氛围。

2. 精神环境的营造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如开展校园文化节、文化长廊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弘扬校园精神,如倡导诚信、尊重、创新等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如加强师生交流、尊重学生个性等,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实施效果

(一)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1. 价值观念的塑造

在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通过课程内容的融合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念的塑造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时,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2. 道德行为的养成

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通过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例如,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学生能够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喜悦,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 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实施,使得思想道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政教育的内容,从而在思想道德素质上得到有效提升。

(二)校园文化氛围的优化

1. 校园文化的丰富性

校园文化活动的多样化设计,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学术讲座、艺术展览、体育竞赛等,学生能够在多方面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提升校园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 校园文化的和谐性

校园环境的优化,特别是精神环境的营造,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弘扬校园精神,如诚信、尊重、创新等,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增强校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 校园文化的创新性

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融合,鼓励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创新精神。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

(三)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1. 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在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教育内容得到了丰富和拓展。通过将思政教育的理念和目标融入专业课程,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专业知识,还能够接受到全面的思政教育,从而提升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2. 教育方法的创新性

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得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通过采用互动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提升教育方法的创新性。

3. 教育效果的显著性

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实施,使得教育效果更加显著。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育内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从而在思想道德素质上得到有效提升。

结论

通过深入分析和实践探索,本文认为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创新课程体系、设计校园文化活动、优化校园环境等实践路径,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校园文化氛围,进而提高教育质量。未来,高校应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融合策略,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彧.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4(04):4-6.

[2]贺平.校园文化建设中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之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05):102.

[3]李佳.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研究[J].文化产业,2022,(05):163-16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