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133”工作法激发国有企业高质量党建活力

连昕
  
扬帆媒体号
2024年30期
河南交投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道路材料分公司

摘要: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和企业发展需求,党建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133”工作法的应用,能够强化党组织在企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组织的决策与监督功能得以有效发挥,推动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本文在做好“133”工作法核心内容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133”工作法对国有企业党建质量的提升作用,并针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充分发挥“133”工作法的优势,激发国有企业高质量党建活力。

关键词:“133”工作法;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引言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其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不仅是强化企业党组织建设、确保企业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的关键,而且是保障企业决策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的核心环节。通过党建,国有企业能够强化社会责任感,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队伍,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和市场化的挑战,党建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改革。在这种大背景下,"133"工作法应运而生。该工作法旨在以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式,提升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一、“133”工作法的核心内容分析

1、一个核心目标: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133”工作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一个核心目标,旨在通过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力,确保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质量党建不仅是党组织建设的追求,更是推动国有企业全面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引擎。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引导国有企业全体员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发展与党的建设同步提升。

2、三个关键领域: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

第一,组织建设是“133”工作法的基石,强调党组织的设置、管理及党员的发展,确保每个党员都能在企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通过定期开展党组织生活会,强化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二,思想建设聚焦于意识形态工作,通过理论学习、党性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党员的政治觉悟,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国有企业的发展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

第三,作风建设则侧重于培育良好的企业风气,通过正风肃纪,弘扬廉洁文化,坚决反对“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国有企业文化环境。

3、三项保障措施:制度保障、人才保障、文化保障

第一,制度保障是“133”工作法的稳固基础,通过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的规章制度,明确党组织的权责,规范党组织的工作程序,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确保其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人才保障强调党员队伍的建设,选拔德才兼备的党员,加强党员教育和培训,提升党员的整体素质,同时鼓励党员在企业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党员与企业管理层的深度融合,共同促进企业发展。

第三,文化保障则关注企业软实力建设,通过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独特的精神风貌,将党的建设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二、“133”工作法对国有企业党建质量的提升作用

1、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133”工作法的实施,通过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确保国有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一工作法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的集体学习、研讨、决策等机制,增强了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党组织定期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强化党员的政治意识,确保党的大政方针在国有企业中得到准确、全面的贯彻执行。同时,通过定期的组织生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了党组织的组织力,使党组织在企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2、促进党员队伍素质全面提升

“133”工作法注重党员的个人成长与能力提升,通过举办各类培训、讲座和实践活动,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和道德品质得到同步提升。党员们通过学习和讨论,增强了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提升了自身的党性修养。同时,通过党员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业务交流,整体队伍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3、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133”工作法倡导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无缝对接,实现“双轮驱动”。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鼓励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等业务环节紧密结合。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重大决策中的党组织参与,也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党员的表率行为,使得党建工作成为推动企业进步的动力,党员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实现企业业务与党建工作相辅相成。

4、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133”工作法注重构建健康的企业政治生态,坚决抵制不良风气,鼓励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通过加强对党员的廉政教育,强化党内监督,确保国有企业在选拔任用、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关键环节的公正性。此外,通过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培育党员廉洁自律的品质,营造出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环境,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公信力和凝聚力,推动国有企业在健康的政治生态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133”工作法在国有企业党建质量提升中面临的挑战

在实施“133”工作法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面临的挑战包括以下几点:

1、企业结构的复杂性。国有企业往往涵盖多元化的业务线和庞大的组织架构,导致信息传递和协同合作的难度增加。不同部门和层级间可能存在沟通壁垒,使得党建政策的贯彻与执行力度在各分支间不均等,效率各异。为确保“133”工作法的全面推行,需要建立更为精细化的沟通渠道和统一的标准化执行标准,以强化组织间的联动和协作。

2、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可能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过分注重表面工作而忽视实质性的精神与价值观的传递,可能导致党建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成果。为避免这一状况,亟需深化党员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和认同,强化党性教育,以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提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3、经济效益与党性原则存在矛盾。随着国有企业市场化进程的加速,经济效益与党性原则之间的张力日益显现。在确保国有企业在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的同时,如何妥善处理党建工作与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避免两者间的潜在冲突,成为了一大挑战。在遵循国家政策导向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寻求两者间的和谐共存,需要创新党建工作模式,确保其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133”工作法在提升国有企业党建质量的对策

针对上述挑战,需要有针对性的对策来确保“133”工作法的有效实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完善党建工作顶层设计。国有企业需构建一套科学的党建顶层设计,不仅要细化实施方案,量化任务分解,确保各级党组织对“133”工作法有共同的理解和执行标准。这涉及定期举办专题培训,提升党员对“133”工作法的认识,通过线上线下研讨会、案例分析和互动交流,以增强党员的党建素养和执行力。同时,企业应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资助基层党组织举办各类学习活动,提升党员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

2、健全内部监督与考核体系。国有企业需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与考核体系,实施动态跟踪与实时评估,以确保“133”工作法的有效执行。设立多维度的绩效评估指标,包括党员参与度、工作创新度、党员满意度等,将党建工作与经济效益、社会责任、员工满意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将党建工作与日常业务深度融合,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

3、加强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的融合。国有企业需深度挖掘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活动的交汇点,推行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服务等形式,使党建工作成为推动企业发展、技术创新和服务社会的引擎。同时,企业需加强与社会、政府、行业协会、教育机构、研究机构等多方面合作,共同探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模式、新路径,争取多方支持,实现资源共享,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现代化与专业化。

4、重视青年党员教育。国有企业还需重视年轻党员的教育与引导,通过“133”工作法的实践,提升青年党员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行动力。应设立青年党员发展计划,通过导师制度、专项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促进青年党员的快速成长。同时,国有企业应关注党员的心理健康,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和互助小组等关爱机制,增进党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使他们能在和谐的环境中更好地履行党员职责,推动国有企业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国有企业在推行“133”工作法的过程中,需要系统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强化领导力、优化管理、激发党员积极性,确保党建工作的高效务实,有力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可强.把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J]. 党建研究,2021(10)

[2]刘青海;王秀秀;孟晓;王雯娜.以党建品牌创建推动引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J].国企,2023(S1)

[3]孔军豪.强“根”铸“魂”引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J].学习月刊,2022(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