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学科育人视域下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摘要:在21世纪的教育背景下,学科育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小学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关键科目,其教育目标已从单一的语言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旨在探讨在学科育人视域下,如何创新并实践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们需要突破传统的作业模式,将作业设计与学科育人目标紧密结合,实现作业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学科育人;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创新实践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的目标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转向了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一背景下,学科育人理念应运而生,它强调教育要回归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小学英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公民的重任。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往往过于偏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巩固,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如作业类型单一、目标偏离、评价模式单一以及缺乏趣味性,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探讨和实践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理论基础与框架构建
在学科育人视域下,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探索需要坚实的理论支撑。本文将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支架式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构建一个科学的作业设计框架,以期实现教学目标的深层次转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我们借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优势,作业设计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分层作业,我们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自己适应的难度上探索和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支架式教学理论,由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衍生而来,主张教师在学生独立学习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逐渐降低干预,直至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在作业设计中,我们可以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知识,实现从教师主导向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构建过程,认为知识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互动而形成的。因此,作业设计应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实践来建构个人的理解。例如,通过角色扮演、项目式学习等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作业设计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充分考虑作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能享受学习的乐趣,又能提升实际能力。
基于以上理论,我们构建了一个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框架,它包含以下几个关键要素:目标导向、内容创新、形式多样、评价多元和学生中心。具体来说,
目标导向:作业设计应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明确育人目标,确保每个任务都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内容创新:作业内容应与课堂教学紧密衔接,同时引入生活、文化和社会的元素,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
形式多样:作业形式应多种多样,包含听、说、读、写及实践性任务,如角色扮演、演讲、配音等,以满足学生不同智能的发展。
评价多元:评价体系要全面,不仅关注知识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创新能力和学习态度。
学生中心:鼓励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主动探索,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指导者转变为支持者和引导者。
通过这个理论框架,我们旨在为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提供一个科学的指导,确保作业不仅巩固课堂知识,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在后续章节中,我们将基于这个框架,具体探讨和展示创新的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实践策略,以期为小学英语教育带来实质性的改革。
三、作业设计的创新实践
在学科育人视域下,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为了克服传统作业设计的缺陷,我们需要在作业内容、形式和评价方式上大胆创新,确保作业既能巩固课堂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以下是一些针对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创新实践策略:
(一)任务型作业设计
听说结合的口语交际任务:传统作业往往侧重于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口语的实践。通过设计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口语交际任务,如角色扮演、模拟对话或剧本创作,学生可以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提高听说能力。例如,学习“Weather”单元后,可以让学生在家庭中模拟天气预报,或者在班级里组织一场天气预报展示活动。
项目式学习:开展基于单元主题的项目式学习,如制作英文版的节日手册、创建一个有关单元主题的迷你网站或创作一段与单元内容相关的短剧。这些项目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
(二)评价体系的改革
多元化评价标准:评价不仅关注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考量学生的思维过程、应用能力、创新及合作精神。可以设置“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应用能力”等评价维度,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展示他们的独特想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性评价与自我评价:引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促进他们的自我调整与进步。同时,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关注作业的完成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三)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利用技术手段:引入数字化工具,如录音、视频剪辑、在线协作平台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如录制一段英文自我介绍,或者与同学合作制作一个关于单元主题的动画短片。
跨学科整合:将英语作业与音乐、艺术、科学等其他学科结合,如通过英文歌曲学习新词汇,或者用英文描述科学实验过程。这样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运用英语,同时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
(四)分层作业设计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作业,设置基础、拓展和挑战三个层次的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上得到提升。
这些创新实践策略的实施,旨在让作业从单一的书面练习转变为多元化的、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学习活动,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科育人的目标。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如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实现从知识传承到能力培养的转变,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总结全文,学科育人视域下的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创新与实践,不仅提升了作业的教育价值,也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能在跨文化交际、问题解决、创新思维等多方面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科育人的目标,创新作业形式和内容,以实现作业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他们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周悠. 学科育人视域下小学英语单元主题作业设计[J]. 天津教育, 2024, (12): 168-170.
[2]徐海蓉. 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英语学科育人的实践策略[J]. 教师博览, 2024, (06): 46-48.
[3]万亚莉. 学科育人视域下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 小学教学设计, 2023, (33): 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