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心理健康干预对肺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健康干预对肺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8例肺癌患者根据入组序号按照奇偶性将其分成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健康干预。应用SCL-90量表和QOL量表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CL-90、QOL量表评分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CL-90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QOL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癌患者实施心理健康干预可有效改啥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干预;健康干预;肺癌;心理健康;生活质量
肺癌是一种发生在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的恶性肿瘤,患者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表现[1]。由于疾病治疗较为棘手,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且随着疾病的进展会有明显的胸部疼痛感受,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情绪压抑,影响饮食、睡眠等正常生活活动,生活质量低下[2]。我院经研究发现,心理健康干预有助于改善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现作如下分析报道,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8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组序号按照奇偶性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44例患者。对照组一共44人,男性 34人,女性10人,年龄范围26到65岁,肺腺癌29例,鳞癌11例,小细胞4例,平均年龄56.85岁;观察组一共44人,男性31人,女性13人,年龄范围33到65岁,肺腺癌26例,鳞癌14例,小细胞癌4例,平均年龄52.60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组间差异不大,具有对比性。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症状表现及医学验证结果符合临床诊断肺癌的标准;(2)病情平稳,患者意识尚清,语言沟通能力正常,能够自主表述病情。
排除标准:(1)伴严重并发症或其他系统疾病患者;(2)病情恶化严重需专科治疗的患者;(3)认知功能障碍、言语沟通能力缺失、意识模糊等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结合患者的病情及体征情况,遵照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患者用药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有异常及时上报,以便于医生合理治疗,避免合并严重并发症。
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心理健康干预。主要包括:(1)健康教育。了解患者受教育水平,以此评估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然后根据患者的病型、病情发展情况使用合适的方式向其讲解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可能达到的预后效果。向患者说明治疗期间由于患者的自身素质、药物作用而产生的不良病症情况及应对方案,使患者能对自身疾病有清晰的认知,了解以现代的医疗水平治疗下自身的预后情况,以减少不必要的担忧,使心理负担得以缓解。强调遵从医嘱配合治疗、按时服药对病情康复的积极作用,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心理干预。了解患者的病型、病程、家庭情况等基本信息,尽量为患者制定出性价比高的合理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后顾之忧。平时与患者加强沟通,鼓励患者说出真实感受,对于癌变造成疼痛难忍的患者可在医嘱同意下给予使用适量的镇痛剂缓解患者疼痛。敏感捕捉患者的心理变化,嘱家属多陪伴多理解患者,使其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来自家庭的关怀,提升患者的幸福感。引导患者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可通过读书、听音乐、深呼吸、冥想等方法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勾起患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除此之外要树立典型,挑选与患者相似条件且获得良好预后的病例,树立患者的康复信心。
1.4观察指标
应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涉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9个因子,总分347分,分值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应用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家庭理解及配合、同时理解及配合、疾病认知、治疗态度、日常生活、治疗副作用及面部表情12个方面,满分为6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SCL-90评分结果和QOL评分结果均采用()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CL-90量表评分结果及QOL量表评分结果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上述两项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想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受到环境破坏、大气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影响,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病程长、病情恶化严重降低患者生理机能,致使患者生活质量持续降低。除此之外,该病预后差、病死率高,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对患者的情绪和行为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病情控制[3]。因此在肺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注重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健康行为也尤为重要。本研究显示对肺癌患者实施心理健康干预可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分析认为,通过健康指导向患者普及疾病知识,可帮助其建立起对于自身疾病的正确认知,而心理干预的加持下则有助于患者找到负性情绪合理的宣泄和释放的出口,缓解心理压力,从而使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情况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干预对肺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有良好的提升和改善作用,临床推广价值较强。
参考文献
[1]王蕾,王业建.心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0, 33(2):129-131.
[2][1]潘丽霞.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肺癌患者情绪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2020(34):260.
[3]马世水,杨艳阳.心理支持护理对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分析[J].健康养生, 2019, 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