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刘占业
  
扬帆媒体号
2024年31期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0

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模式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对此,为进一步确保两者融入效果,那么便需从数字化时代背景角度出发,正确认识劳动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发展价值,并在充分贯彻教育现代化理念的同时,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从而通过教育体系、方式创新活动的开展,推动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劳动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劳动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人才培养结构中的常态化、综合性课程体系,劳动教育所具有的开展价值也因此变得愈发明显。对此,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为充分确保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成效,高校便需在明确两者融合关键的同时,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合理引入,拓展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途径,确保劳动教育的精神内容能够真正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进而在有效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帮助高校大学生正确认识到劳动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与精神内涵,最终为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意义

(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所具有的发展价值得以不断提升,究其本质,劳动教育属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不断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教育体系。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劳动作为人们生存、发展的本质需求,致使人们需通过有意识的劳动活动对自然进行改造方能够进一步满足个体发展需求。教育则属于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体系之一,教育产生于劳动过程,因此,教育来自劳动,而劳动发展则离不开教育。总的来说,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在推动个体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两者的融合目标与新时代人才教育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此过程中,劳动教育的 融合既可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又可为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1]。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内容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劳动教育本身属于我国教育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具有的时代性与发展性理论。在当前社会,劳动教育的核心在于帮助大学生逐步构建正确、健康的劳动价值观念,而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则能够在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彼此影响,从而共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相同理论基础,且教育目标、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这些均属于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契合点。首先,通过劳动教育的科学融合能够在切实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础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内容;其次,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学生所面临的社会文明类型愈发多元化,而劳动教育的融入则可在帮助学生构建正确世界、价值观的同时,指引学生思想发展方向,进而进一步确保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健康性及全面性。

二、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方法研究

(一)线上线下结合,拓展教学宽度

线上线下结合本身属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所构建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其主要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体系为基础,借助这类形式的应用能够在切实满足数字化时代发展需求的同时,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带来全新的融合模式,并进一步提升教学趣味性。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需实现良好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效果,而线上线下结合教育形式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匹配两者融合目标,进而在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讲解层次、丰富劳动教育实践平台的基础上,共同推动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以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切实提升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生动性。在教育融合过程中,虚拟现实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中涉及的劳动场景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以此强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进而促使学生在生动的劳动画面影响下,深化自身对于劳动精神的感受[2]。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借助VR技术针对田间劳作、工厂生产等劳动活动进行模拟,帮助学生在直观观察的同时,沉浸体验劳动活动,从而借助“线上劳动”模式的构建,强化学生对于劳动形式、内容的感受,并进一步促进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其次,借助翻转课堂,提升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趣味性。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借助线上渠道中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应用丰富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并在线下教育中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深化学生对于劳动活动的感受,最终实现良好的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效果。

(二)完善数字化融合教育机制,切实落实劳动教育

当前社会,我国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多并不具备良好的普遍性、专业性以及时效性,对此,为有效应对这类问题,并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力度,那么便需从数字化时代背景角度出发,完善数字化融合教育机制。首先,充分发挥数字化教育资源具有的应用价值,在课堂中以数字化技术手段为基础为学生构建全面的教学方案及教育评估机制,并通过劳动教育教材的编制,推动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渗透,进而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充分保障。其次,加强高质量、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在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中,教师本身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对此,教师须具备良好的数字化意识,明确自身肩负的教育职责以及劳动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积极作用,进而不断加强对于数字化教育融合平台的探索力度,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应用价值的充分发挥,加快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成效,最终切实实现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人才全面培养目标[3]。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数字化时代背景的到来,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均存在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对此,为切实推动新时代人才的全面发展,那么便需从数字化时代背景出发,加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探索力度,从而有机融合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为新时代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充分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世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J]. 才智, 2023, (34): 53-56.

[2]张枫.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研究[M]. 山西经济出版社: 202208. 170.

[3]刘芳均,吉训妮,林体.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路径探析[N]. 山西市场导报, 2023-11-28 (C04).

作者简介:刘占业(1983-3),汉族,河南南阳人,在职单位: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党建与教育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

基金项目:2024年度校级学生工作精品项目

课题名称:数字化时代下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与互动机制研究

课题编号:XJ20241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