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与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歌剧中“费加罗咏叹调”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对比分析

从国豪
  
扬帆媒体号
2024年29期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省芜湖市 241000

摘要:本文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和《塞维利亚理发师》两部歌剧中如何塑造费加罗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分别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咏叹调的音乐分析,咏叹调演唱分析,来得出咏叹调对于角色塑造的重要性,以及两位作曲家的不同创作理念,为后来研究两位作曲家创作理念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莫扎特;罗西尼;咏叹调;费加罗;人物形象对比

一、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一)莫扎特及其歌剧创作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于1756年出生,孩童时就展露出他的音乐天赋,被称为“音乐神童”,其创作主要集中于歌剧,有德语歌唱剧《后宫诱逃》,意大利正歌剧《蒂托的仁慈》、《伊多梅纽斯》等,最伟大的三部喜歌剧分别是《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女人心》,《魔笛》是他晚年创作的代表作,是喜剧歌剧和德国民族歌剧的巅峰之作。他的音乐深刻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环境,在歌剧作品中,表明了市民思想,具有相当的进步意义。莫扎特的音乐充满了歌唱般的优美,但其中却带有一丝忧郁,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所经历的命运。

(二)《费加罗的婚礼》和咏叹调《你想要跳舞,我的小伯爵》

《费加罗的婚礼》真实地反映了18世纪欧洲的社会生活,歌剧中使用的音乐素材来源于现实,通过不同乐器和音色的组合使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莫扎特写《费加罗的婚礼》时,采用了奏鸣曲式构造。他在这部歌剧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理念,使这部歌剧具有喜剧性色彩。莫扎特音乐风格有对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继承,在形式和体裁上又别开生面。此剧一经问世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经典剧目。该歌剧讲述了主人公费加罗和苏珊娜即将步入婚姻,而伯爵却天生好色,千方百计阻挠他们,为抵抗伯爵,聪明的费加罗与苏珊娜、伯爵夫人罗西娜联合在一起,在他们的抗争下,费加罗终于和苏珊娜结婚。歌剧中的咏叹调《你想要跳舞,我的小伯爵》,完整的塑造了费加罗这一人物形象,这首咏叹调主要表现了费加罗在应对伯爵的心理变化,费加罗总是在琢磨如何对付伯爵的计谋,为下文埋下良好的伏笔。

二、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一)罗西尼及其歌剧创作

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是19世纪浪漫主义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从很小就开始接受音乐训练,歌喉也十分出色。1807年开始学习作曲,通过仔细研究海顿和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后逐渐探索出自己的创作风格。他的歌剧《婚姻契约》是18岁时创作的,在1815-1823年期间共创作20部歌剧。他的创作沿袭了意大利强调美声唱法和音乐旋律的传统,音乐充满了炫技性,使得宣叙调和咏叹调之间的区分界线缩小,在音乐的高潮形成了“罗西尼渐强”,将富有装饰性的旋律和足以表现歌者唱功的华彩段落书写出来。

(二)《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咏叹调《快给大忙人让路》

《塞维利亚理发师》是一部二幕歌剧,讲述了伯爵与罗西娜的爱情,却遭受到监护人的阻挠,医生巴尔托洛也打着罗西娜的主意,在费加罗的帮助下,最终才有情人终成眷属。罗西尼笔下的费加罗相对于莫扎特而言没有明显的叛逆精神,它的反抗性并不是那么强。咏叹调《快给大忙人让路》是为了证明费加罗在整部歌剧中的重要性,在一开始就直接说明了费加罗是一个聪明、机灵的人物,为后面整部歌剧奠定了基础。在这部歌剧中,伯爵、罗西娜、巴尔托洛等人物,都是围绕费加罗而展开,剧中的费加罗机智勇敢,他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候想到解决办法,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愚昧。

三、“费加罗咏叹调”对比分析----以两首咏叹调为例

(一)咏叹调在歌剧中的作用

17世纪咏叹调诞生,由于当时的宣叙调过于平淡,人们希望能够产生表达情绪的新体裁。相比于宣叙调,咏叹调的旋律性更强,富有气息,更能抒发强烈的感情。咏叹调通常是歌剧中主人公的独唱曲目,多为主角的内心活动。《快给大忙人让路》与《你想要跳舞,我的小伯爵》都是男中音经典曲目,两首作品均以费加罗为中心创作,但所体现的人物特点各不相同。

(二)《你想要跳舞,我的小伯爵》、《快给大忙人让路》剧情及音乐分析

《你想要跳舞,我的小伯爵》是《费加罗的婚礼》中,第一幕第二场的咏叹调。歌剧刚开始,费加罗、苏珊娜在打扫屋子,但伯爵怀有不轨之意,想要霸占苏珊娜并把她留在自己的房间,费加罗听了到此话十分愤怒。在这一场景,歌词表现出费加罗临危不乱,并打算揭穿伯爵,把费加罗自身的勇敢、幽默的特点表现出来。“我一会惹你,我一会骗你,把你的坏主意揭穿!”这段歌词体现出乐观幽默、坚定不屈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为后续剧情和音乐的发展做了一个完美的铺垫。《你想要跳舞,我的小伯爵》属于分节歌,曲式结构是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是非方整型的,是巴洛克时期的 “返始咏叹调”,全曲一共131小节,乐曲为3拍子, 从F 大调开始,并且还是小快板,左手伴奏采用八度,歌唱声部多为旋律的级进,展现出费加罗反讽伯爵的场景。乐曲中莫扎特使用了较多的模进手法,从23小节开始,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下行四度的模进,下行的旋律让人轻松,但是唱词却是“我就要叫你跳得逍遥”。实际上,“逍遥”一词语并不是真的“逍遥”,而是一种反讽。从第43小节开始,使用“急口令式”的唱词,节奏快,字词多,十分幽默,让音乐十分欢快。《你想要跳舞,我的小伯爵》不仅幽默有趣,而且完整的诠释了费加罗机智的性格。

《快给大忙人让路》选自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是歌剧第一幕第一场中的咏叹调。《快给大忙人让路》讲述了伯爵与罗西娜的爱情,有一天伯爵在罗西娜的窗沿下唱起了动听的歌声,与此同时,费加罗唱“la la la la,一大早我去给人理发,我活的真开心......”表明了费加罗活泼开朗的性格,为下文的故事情节做出铺垫。《快给大忙人让路》节拍是6/8 拍,曲式结构是复三部曲式,全曲共 273 个小节。其中最有趣的是歌曲中的大量“绕口令:la la la la”式的唱词,以活泼的快板开始,采用了许多四五度旋律进行,呈现出一副繁忙的景象。这个咏叹调最难的部分是从第 237-253 小节,是费加罗对自己的赞美。在第 211-225 小节,费加罗提出问题自己回答,体现了费加罗的自信和乐观的人物形象。这段欢快的旋律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追捧,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由平等的憧憬。

(三)《快给大忙人让路》、《你想要跳舞,我的小伯爵》中演唱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

在《快给大忙人让路》中,费加罗进场时演唱四个“la la la la”,其实是费加罗在告诉别人,这个城里最忙的理发师来了。在第一部分中,费加罗所展现的是激动的、自信的,要表现出他勤劳的特点。所以演唱者在演唱时应怀着亢奋、激动的心情,才能将费加罗的性格较好的诠释。第二部分描绘的是费加罗讲述理发师赚钱十分辛苦,从该段的旋律中能够感受到,费加罗是一个自信且有耐心的人。第三部分,则是全曲结束,这一段采用了“绕口令”的唱法,自问自答来夸奖自己,所以在表演时要表现出费加罗忙碌的样子,同时也要表现出费加罗具有烦恼,这其实是相互矛盾的,所以在演唱时费加罗的心理变化是较难掌握的。

《你想要跳舞,我的小伯爵》的速度是小快板,3拍子,所以演唱者要把握好“强弱弱”的力度,歌词中能看出费加罗在讽刺伯爵,所以演唱者内心需要表现出愤怒却又收敛的情绪,以此来表现费加罗正直却又不失幽默的性格特征。从中段的歌词“小心,可不能急躁,不要露口风让人知道......”可知,费加罗在小心的表达他的不满,即将和伯爵抵抗的愤怒心绪,此时费加罗的心情是激动而又充满愤怒的,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时要表现出激动的状态。之后又回到了再现部,费加罗的心情得到平复,所以演唱时又要表现出落落大方的形象,体现出费加罗正义、风趣的人物性格。

四、“费加罗咏叹调”人物形象的不同内涵

(一)莫扎特笔下的“斗争精神”

莫扎特生活在欧洲阶级斗争最激烈的时期,当时正值欧洲启蒙运动,反对封建腐朽的统治越来越深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莫扎特把自己所有的情感和反叛精神都注入到费加罗的身上,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封建社会的不满。莫扎特的人生之路并不平坦,费加罗则是莫扎特对理想的一种体现。剧中的费加罗是普通的仆人,属于第三阶级,最后战胜了封建贵族,这些都是莫扎特有意为之的。费加罗在剧中是一个勇敢、机灵、胆大心细的人,但莫扎特最想体现的是他的斗争精神,这其实与现实的莫扎特也不谋而合。莫扎特在生活中不想受到封建阶级的压迫,所以他想要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来表现反抗,以此表达他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因此创作出具有极强斗争精神的费加罗。

(二)罗西尼笔下的“机灵自信”

相比于莫扎特所处的时代,罗西尼笔下的费加罗与罗西尼的个人生活环境有着很多联系,罗西尼年少时就已成名,《塞维利亚理发师》奠定了他在欧洲歌剧中的地位,由于罗西尼的生活非常光鲜亮丽,所以他笔下的费加罗自然也是十分开朗、自信,相比于莫扎特笔下的费加罗,少了一些斗争精神。罗西尼体现的更多的是人性中光辉的一面,也展现出浪漫主义时期更加注重作曲家自己的创作理念,所以本作品最后是以大团结的形式结束。《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费加罗其实也与罗西尼自身的命运不谋而合,因为罗西尼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当时社会中的阶级矛盾相较于古典主义时期已经淡化了许多,因此罗西尼并没有表达出强烈的反对封建的思想。罗西尼赋予费加罗的自信乐观正是他自己的镜像,剧中的费加罗也一直都是光芒四射的。

五、“费加罗咏叹调”体现两位作曲家的不同创作理念

(一)古典主义创作风格对于费加罗的刻画

创作《费加罗的婚礼》这部作品时,莫扎特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因此歌剧具有现实主义特征。在《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中,费加罗演唱时,强调了他要战胜伯爵,咏叹调中的歌词用极为气愤的情绪表现出来,体现了费加罗的正直以及他要与伯爵抗争的决心。从本质上讲,就是在批判社会的腐朽不堪,莫扎特极其擅长旋律的写作,他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同时也注重人物内心的诠释,歌剧中的人物刻画十分灵动。莫扎特将音乐与舞台表演之间的关系相互协调,以此来展现不同的人物形象以及有趣的故事,作品极具真实性、艺术性,旋律优美,人物形象丰满。

(二)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对于费加罗的刻画

19世纪,西方音乐家都主张个性绽放,罗西尼与莫扎特的歌剧创作有着明显差异,罗西尼保留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风格,通过人物的内心诉求以及心理活动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歌剧情节故事时紧时松、松弛有度,在这样的故事内容中给人神秘感。这样的手法使得罗西尼的歌剧拥有独特的魅力,故事情节有起有落,让人回味无穷。与现实主义揭露社会黑暗的观点不同,浪漫主义采用了“展示真实世界的艺术”概念倡导个人主义、自由、平等和博爱的价值观。罗西尼紧跟浪漫主义思想中的自由、反抗精神,也传达了当时人民的内心诉求,在塑造人物和创作情节故事的基础上,传达了抵抗、自由、平等的主要内容,使得他的歌剧深入人心。咏叹调《快给大忙人让路》的唱词流畅华丽,生动的表现了费加罗的形象,费加罗自信、乐观的性格特征与旋律也是休戚与共的。两位作曲家深处不同时代,人生遭遇也不同,所以罗西尼笔下的费加罗,则少了一些抗争性、阶级的对立性,更多的是要表现作品的写作技巧和演唱者的声乐演唱表现。

结语

通过以上对费加罗在莫扎特和罗西尼歌剧作品中的咏叹调的解剖,分别从背景分析、演唱分析的角度,从中可以得出莫扎特笔下的费加罗更能体现一种抗争性,而罗西尼笔下的费加罗则更加侧重于他机灵聪明、乐观勇敢的性格,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风格与古典主义时期的创作风格的不同,为后来演唱者在演唱费加罗这一角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让他们更容易掌握角色的表现,也为后来研究费加罗角色做出了理论铺垫。

参考文献:

[1]李江鸣.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中男中音的演唱分析[D].河南大学,2009.

[2]胡忠禄.罗西尼歌剧的美学特征与艺术风格刍议[J].歌剧,2016.

[3]王东冉.浅析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选段——《再不要去做情郎》的美学特征[J].北方音乐,2018.

[4]魏冰飞. 对罗西尼《塞维利亚理发师》的审美特征及文化视域解读[D].天津音乐学院,2017.

[5]张熙. 以咏叹调《快给大忙人让路》为例分析男中音发声方法及演唱技巧[D].青岛大学,2018.

作者简介:从国豪(2000.11—至今),男,汉族,籍贯: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3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音乐,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