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与智慧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杨海婷
  
扬帆媒体号
2024年39期
安徽省蚌埠第九中学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结合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的教学内容,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并与智慧教育理念相融合,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践建议,旨在为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智慧教育;实践探索

引言: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关键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核心素养培养与智慧教育理念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对于提升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与智慧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关键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应用数学的基础。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围绕核心素养培养这一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核心素养[1]。如在学习“集合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事物出发,感悟集合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在学习“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函数关系,如商品价格与数量的关系,利用图象、表格等方式表示函数,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二)有利于实现智慧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智慧教育强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智慧教育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之道,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搭建智慧学习平台。如在学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软件,帮助学生动态演示函数图象的生成过程,加深学生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在学习“三角函数”时,教师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有利于推动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

传统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往往以“一言堂”为主,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2]。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和智慧教育的发展需求,呼唤着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从“教”到“导”的角色转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如在学习“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时,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归纳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区别,在探究交流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在学习“数学建模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个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过程,在协作攻关中提升数学运用能力。

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培养脱节

当前,部分中学数学教师对核心素养内涵认识不深,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流于形式,未能将核心素养培养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教学目标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数学思维方法、数学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课堂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脱节。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一些教师只注重讲解和演示三角函数的图象特征,缺乏引导学生思考图象生成过程、探究函数性质的环节,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缺乏生活实践的连接

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然而,目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较为抽象,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如在学习“函数的应用”时,一些教师往往只是讲解课本中的例题,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案例,学生无法体会到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难以真正掌握函数的应用思想和方法。

(三)教学方式缺乏智慧教育的融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然而,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智慧教育的认识和应用还不够深入,教学方式相对单一,缺乏信息化手段的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作用;网络学习资源的整合利用不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尚未形成;学习过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匮乏,难以实现因材施教、精准教学。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与智慧教育融合的对策

(一)优化教学目标,聚焦核心素养培养

中学数学教师要深入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并将其渗透到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和重难点,设计具体、可操作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使课堂教学始终围绕核心素养培养这一主线展开。如在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时,教师可以设定“理解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并能运用 Venn 图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解题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在学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时,教师可以设定“理解函数的概念,探究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能力”的目标,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内化数学思想方法。唯有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教学目标,并在教学实施中落地生根,方能真正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知识与生活的连接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如在学习“指数函数”时,教师可以利用细菌繁殖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细菌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感受指数函数的实际应用;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借助测量山峰高度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注重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三)融合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智慧教育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必然趋势。中学数学教师要主动拥抱信息化、智能化的浪潮,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营造智慧学习环境。可以充分利用数学建模软件、动态几何软件、在线测评系统等工具,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机会。如在学习“数学建模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 GeoGebra 等数学软件,通过动态演示和交互操作,探究函数模型的建立过程;在学习“三角函数”时,教师可以利用 VR 技术,为学生创设逼真的三角测量情境,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三角函数的应用。

结语:数学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对中学数学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需要广大中学数学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策略,探索智慧教育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之道。

参考文献:

[1]汪锦涛,熊佳仪.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优劣分析和实践路径[J].创新教育研究,2024,12(2):407-413.

[2]陈孝国,陈映欣,康馨.数学文化与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融合的思考[J].学周刊,2024(9):1-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