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期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伍海洋
  
扬帆媒体号
2024年42期
云阳县天景初级中学 404505

摘要:在当前教育分层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下,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应对学生差异、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分层教学法通过将学生按能力或需求分组,实施差异化教学,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本文将详细介绍分层教学法的内涵,探讨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策略,旨在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其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升教学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应用

1分层教学概述

所谓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基本特征,划分学生为不同层次,基于相应学习阶段,开展层次性授课。借助多元化教学方法,构建高质量课堂。在分层教学开展中,教师遵循分层化原则,切实彰显分层教学优势。遵循灵活性原则,从学生具体情况入手,实现教学方针对策制定,防止“一刀切”。首先,明确学生的学习状况,尤其是对困难生,应多给予支持与帮助;其次,个性化教学,主要从学生基本特征以及学习情况入手,将个性化授课方案制订出来,要求教师掌握相应心理学知识,明确学生发展情况,关注其学习特征及思维发展情况;最后,做到因材施教,基于学生水平与个性,制订教学方法,设定授课内容,并系统评估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明确其基本水平,制订针对性教学计划与方针,进而达到高质量教学的目的。

2新时期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2.1合理划分学生层次

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师践行新课标的要求组织开展分层教学,结合对学生的了解综合考量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在划分层次后制订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为实践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现状将学生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面向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差异化指导,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弥补学生的薄弱性。以后进生为例,这一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动力较弱,数学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基础上,为学生制订长期、短期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定期开展教学评价。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针对学生的薄弱项,如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较差,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与技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跻身优等生的行列,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收获快乐。

2.2学习任务分层设计,缩小两极分化差距

核心素养视角以分层方式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目标的实现以基本任务为出发点,教师同具体课堂内容相融合,从多个层面进行学习任务布置与安排。拆分整体任务目标,将难易不同、数量不同的任务为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下去,基于具体需求进行学习探索。经过时间积累,学习沉淀,逐步完成相应学习目标。融合自我认知,教师与具体任务安排相结合,评价学生的具体表现,从而缓解两极分化的问题。

2.3制订弹性化教学计划,适应学生发展变化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之一是制订弹性化教学计划,以适应学生的发展变化。这一策略旨在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为每个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体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且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和进度,确保学生在合适的学习阶段,避免造成学习上的过度压力或失去学习兴趣。通过制订弹性化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当的挑战下取得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此外,制订弹性化教学计划还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和发现,使得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同时,这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4开展分层学习活动

初中生身心逐渐成熟,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对数学学习兴趣缺乏,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以政策指引引入多元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设计,将合作学习与分层教学有机结合,在划分学生层次的基础上合理分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发挥优等生的带动作用,实现学生优势互补。在实践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深入探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仍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第4节《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为例,在学习中,初中数学教师结合课程重难点内容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驱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互动讨论,组织分层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能够舒缓学生紧绷的神经。教师借助多媒体布置学习任务,如“从A地出发,到一条笔直的河边l处饮马,然后到B地的河边某处饮马可使路径最短”。鼓励小组成员互动讨论,分享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在组内开展思维碰撞,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将A、B地抽象为两个点再抽象为一条直线,假设C为直线上的一个动点,能将问题转化为“当点C在l的什么位置时,AC与CB的和最小”,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解决问题,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能够从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课堂教学也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2.5加强师生互动交流,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教师可巧妙利用分层教学将学生按照能力水平划分成不同层次,使得教学更趋于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将学生引入到能够接受的学习范围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形成差异化学习氛围。此外,通过细致的反馈与指导,学生可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加强自我认知和自主管理,提高学习评价水平。再有,教师需要积极倡导师生互动交流,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感,营造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2。6分层评价,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传统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主要通过考试、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基本表现。其中主要参考的是成绩以及平时试题中的错与对,并没有形成一体化、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导致学生评价比较单一、片面。核心素养下采取分层方式进行课堂授课,教师应注重评价环节的展开,根据学生层次不同制定相应评价标准。以激励的方式进行学困生评价,进而不断挑战自我;以宽容的方式对中等生展开评价,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以鼓励的方式进行优等生评价,引导他们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探索。

结论

总的来说,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成功应用,证明了其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教学效果提升方面的重要价值。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和差异化教学,学生能够在各自的层次上获得最适合的教育支持,从而最大限度激发潜力。未来,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深化对分层教学法的理解和应用,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奇林。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初探[J].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19(11):59.

[2]陈永煜.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4(3):77-78.

[3]李红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施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24):6-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