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认知冲突与解决策略

张靓
  
扬帆媒体号
2024年42期
天津英华实验学校 301700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遇到认知冲突,这些冲突源于学生先前的知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不一致。本文旨在探讨这些认知冲突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深入分析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出现的认知冲突,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克服障碍,促进其数学认知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认知冲突;解决策略;概念教学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其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至关重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与已有知识结构相冲突的新概念,这种认知上的冲突不仅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也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因此,识别和解决这些认知冲突,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认知冲突,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认知冲突的成因分析

(一)先验知识的干扰

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前,已经通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这些知识构成了学生的先验知识,它们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先验知识不仅包括数学概念和公式,还包括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这些知识在学生面对新问题时会自动被调用,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然而,当新知识与先验知识存在差异时,先验知识可能会成为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障碍。

(二)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需求都是不同的。一些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视觉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更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如果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学生的这些差异,就可能导致学生在理解新概念时遇到困难。例如,对于需要通过直观理解来掌握概念的学生,如果教学过程中缺乏图形和模型的辅助,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挫败。

二、认知冲突的识别与诊断

(一)观察与反馈

课堂观察是教师识别学生认知冲突的直接手段。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参与度以及解题过程,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时的困难和误区。例如,学生在解决特定类型的题目时频繁出现错误,可能表明他们在某个概念上存在认知障碍。教师的观察应该包括学生的表情、语言、行为等多个维度,以便全面捕捉学生的认知状态。

学生反馈是识别认知冲突的另一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课后访谈、作业分析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这些反馈信息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学习难点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接受度。通过对这些反馈信息的分析,教师可以识别出学生普遍存在的认知冲突,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

(二)认知冲突的类型划分

1. 概念性冲突

概念性冲突是指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时出现的认知障碍。这种冲突通常源于学生对概念的误解或混淆。例如,学生可能将函数的概念与方程的概念混淆,导致在解决函数问题时错误地应用方程的解法。识别概念性冲突需要教师深入分析学生的错误概念,并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来纠正这些错误概念。

2. 程序性冲突

程序性冲突是指学生在应用数学程序或算法时出现的认知障碍。这种冲突可能源于学生对程序的不熟悉或错误应用。例如,学生在进行几何证明时可能错误地应用了平行线的性质。程序性冲突的识别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逻辑推理和步骤应用,以便发现学生在程序应用上的错误。

(三)诊断工具的开发与应用

1. 诊断工具的设计原则

首先,工具应具有针对性,能够准确识别学生在特定数学概念或程序上的认知冲突;其次,工具应具有可操作性,教师能够方便地使用这些工具进行诊断;最后,工具应具有反馈性,能够为教师提供具体的诊断结果和改进建议。这些原则确保诊断工具能够有效地辅助教师识别和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

2. 诊断工具的实际应用

诊断工具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工具,帮助教师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认知状态;二是作为评估工具,用于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认知发展。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可以根据诊断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同时,诊断工具也可以作为教师自我反思和教学改进的依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解决认知冲突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1. 知识结构的合理化

知识结构的合理化是解决认知冲突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优化。这包括对数学概念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进行深入分析,确保学生能够按照合理的顺序逐步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在教授函数概念时,教师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线性函数入手,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函数类型,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函数概念的全面理解。

2. 教学内容的适应性调整

教学内容的适应性调整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这可能涉及到对教学进度的调整、对难点的额外解释或是对某些概念的深入探讨。适应性调整的目的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并在理解上达到预期的水平。例如,如果学生在理解某个概念时普遍存在困难,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的实例和类比,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1. 互动式教学的实施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发现自己的认知冲突,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探究式学习的推广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来构建知识。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探究的主题和方法。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认知冲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数学概念相关的探究项目,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三)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

1. 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个性化教学是指根据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速度和兴趣差异,提供定制化的教学支持。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识别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对于视觉型学习者,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图表和图像来辅助教学;对于动手操作型学习者,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实验和实践活动。

2. 学习动机与态度的培养

学习动机与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应通过积极的反馈、鼓励和激励,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和内在动机。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挑战和目标,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成就感。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并在学生达成目标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结论

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认知冲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研究表明,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及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可以有效识别和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的发展。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姜蕾.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39):18-19.

[2]苏丽红.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研究[J].高考,2024,(25):39-41.

[3]王兴年.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24,(35):82-8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