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微主题教学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中的阅读策略研究

信念
  
扬帆媒体号
2024年47期
三河市第二实验中学 065200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微主题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微主题教学助力名著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现实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包括精准设计贴合学情的微主题、创新活动形式、整合多元资源等。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促进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微主题教学;双减政策;初中语文名著阅读

引言: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名著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微主题教学以其聚焦性、灵活性等特点,为名著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深入探究微主题教学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中的策略,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下文将对此展开详细论述。

一、微主题教学助力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微主题教学在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它能够将名著中丰富繁杂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提炼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微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避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到迷茫和困惑。微主题教学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设置有趣、新颖的微主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去阅读,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微主题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使他们在对微主题的研究中学会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二、“双减”下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中微主题教学面临的现实挑战

“双减”政策下,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多,但学校的教学总时长并未大幅增加,导致在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难以充分展开微主题教学,教师可能无法对每个微主题进行深入讲解和引导。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兴趣爱好和学习基础存在差异,统一的微主题教学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部分学生可能会觉得难度过高或过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部分教师对微主题教学的理解和运用不够熟练,缺乏设计高质量微主题的能力,也难以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微主题探究活动。此外,教学资源的不足也制约了微主题教学的开展,如适合微主题教学的教材、课外资料相对匮乏。

三、“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微主题教学的策略

1、精准设计贴合学情的微主题

在“双减”背景下,要优化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的微主题教学,精准设计贴合学情的微主题至关重要。这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水平、兴趣爱好等。比如,对于初一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相对较弱,微主题的设计应侧重于激发阅读兴趣和培养基本的阅读方法。

可以设计如“名著中的奇妙故事”等微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名著中的精彩情节。对于初二、初三学生,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微主题可以更具深度和挑战性,如“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与时代背景的关系”等。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分层微主题。

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探究性的微主题,如“名著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对于阅读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则设计一些基础性的微主题,如“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教师要结合名著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微主题,确保微主题既能体现名著的核心价值,又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契合,从而提高微主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创新微主题教学的活动形式

在“双减”背景下,创新微主题教学的活动形式对于提升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需要探索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例如,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微主题进行讨论、研究,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比如在探究“名著中的文化内涵”这一微主题时,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分别从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展示。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名著中的角色,通过对话、表演等方式深入理解名著内容和人物形象。

例如在学习《三国演义》时,学生可以扮演其中的英雄人物,再现经典战役,从而更好地感受名著的魅力。此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活动也是一种创新形式。教师可以创建线上学习平台,发布微主题任务,学生可以在线上进行讨论、提交作品等,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这些创新的活动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使微主题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

3、整合多元资源丰富微主题内涵

在“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的微主题教学,需要整合多元资源来丰富微主题的内涵。名著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信息,仅依靠教材和课堂教学难以全面呈现其价值。因此,教师要善于整合各种资源。可以利用图书馆资源。学校图书馆通常收藏有大量与名著相关的书籍、杂志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阅这些资料,深入了解名著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从而丰富对微主题的认识。

例如,在研究“《骆驼祥子》中的社会现实”这一微主题时,学生可以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网络资源也是重要的补充。互联网上有丰富的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料,教师可以筛选出优质的资源推荐给学生。比如,一些关于名著的纪录片、影视改编作品等,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名著的魅力。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作家等进行讲座或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与专业人士互动,拓宽视野,加深对微主题的理解。通过整合多元资源,能够为微主题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使微主题的内涵更加充实、生动。

结束语:在“双减”背景下,微主题教学为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要真正实现微主题教学的有效实施,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学校和家长也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微主题教学在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廖莉.“双减”背景下微主题教学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中的实践——以《西游记》为例[J].求知导刊,2024(19):101-103.

[2]汪英凤.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名著导读《童年》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3(10):54-56.

[3]熊江英.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中微课的应用[J].科学咨询,2019(35):6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