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新时代背景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贯彻落实路径探究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融合意义深远。本文概括性阐述这一融合的重要性,剖析当前教学中在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时面临的多种状况,包括教学理念、资源、教师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深入探讨了相应的解决路径,如革新理念、整合资源、创新方法等多方面的对策,旨在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参考,提升教学质量并增强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解与认同。
关键词: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引言:当今世界处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国际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应运而生,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理念。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存在诸多契合点,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内涵
在全球化时代,学生需要了解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能引导学生超越狭隘的地域和民族观念,以更包容、开放的心态看待不同文化和国家的人们。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课程建设方面来说,丰富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传统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国内的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后,课程内容更加全面,涵盖了国际合作、全球问题应对等方面的知识,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同时,这一思想的融入也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强调培养学生适应全球化发展的综合素养,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新时代教育格局中更具前瞻性和引领性。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面临的挑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面临诸多挑战。教学理念上,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思想的深度渗透。这种理念下,难以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只是简单的附加。教学资源方面,存在匮乏和不匹配的情况。合适的教材案例、多媒体素材等相对不足,难以生动形象地展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教师素养与能力也存在欠缺,部分教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多以讲授法为主,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性,难以激发学生对这一思想的兴趣。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解决对策
1、革新教学理念,引领思想融入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革新教学理念是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首要任务。传统教学理念下的知识传授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要认识到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思想探索者。在教学设计中,不应仅仅关注知识点的讲解,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背后的价值观。例如,在讲解国际关系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去分析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让学生明白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要性。教师要打破学科界限,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解。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和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以便更好地引领这一思想融入教学过程,从而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2、整合多元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有效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整合多元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是关键。现有的教材内容是教学的基础,但仅依靠教材难以全面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教师需要挖掘多种资源,如国际新闻事件、文化交流故事等。国际新闻事件是鲜活的教学素材,例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下各国的应对举措,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这些事件,让学生看到各国在应对全球性问题时的合作与责任分担,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体现。文化交流故事也能很好地传达这一思想,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艺术合作等故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此外,多媒体资源也不可忽视,利用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的内容,如联合国的一些国际合作项目,能够更直观地让学生理解这一思想。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收集身边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相关的素材,如社区的国际文化节活动等,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全球联系的影子,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3、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吸引力
创新教学方法对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对这一思想的深入探究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相关的情境。例如,模拟联合国会议,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就全球性问题进行讨论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各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角色和相互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项目式学习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设计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项目,如“构建绿色地球——各国的责任与行动”,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和展示。这种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解能力。体验式教学也不应被忽视,组织学生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或者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共同需求和命运联系,从而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入人心。
结束语: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综合素养,完善课程体系。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教育体系也要重视评价机制的完善和家校社协同的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更好地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认同这一思想,为他们在全球化时代的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袁玮.新时代市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课程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4(3):16-18.
[2]唐秀芹.新时代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培育创新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23):67-69.
[3]谭方喜.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途径[J]. 教书育人,2023(2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