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新课标小学数学的跨学科整合教学方法研究

李晓艳
  
扬帆媒体号
2024年47期
青海省西宁市晓泉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整合性教学,提出要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本文聚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探索基于学科素养发展的跨学科整合教学路径,提出了基于大概念的主题式整合、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式整合、基于综合实践的创新式整合等策略,以期助推小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教学方法;五年级下册

引言:

学科整合是当代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蕴含丰富的整合价值。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学生日益多元的学习需求,单一学科教学已难以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因此,积极探索跨学科整合的数学教学新路径,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

一、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通过跨学科整合,把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机联系,学生能切身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学习探究中的作用[1]。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美术课上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进行创意制作。学生把几何知识与美术创作结合,能直观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树立“数学无处不在”的应用意识。

(二)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跨学科整合为学生全面理解事物提供了新视角。单一学科视角下获得的知识往往是片面的,而多学科视角能帮助学生透过事物表象看本质。如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可引入语文学科的统计应用。让学生调查自己一天的时间分配,计算学习、生活各部分占一天时间的分数,自然能感受分数概念在多学科的普遍联系,学生的知识视野必将更加开阔。

(三)有利于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是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实践过程。跨学科整合为学生搭建了知识迁移和创新应用的平台。如探索“怎么通知最快”时,学生需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分析通知过程中的时间、路程等变量,寻找最优化的通知方案。在综合运用数学、语文表达、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必将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整合目标不明确,缺乏系统规划

部分教师对跨学科整合认识不到位,实施过程缺乏科学规划。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一些教师即兴引入美术学科,让学生临摹几何物体,却没有明确的整合目标,学生将数学与美术机械地拼凑在一起,缺乏学科素养协同提升的目的性、计划性,整合效果大打折扣。

(二)整合方式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前整合教学还存在“一刀切”现象,教学方式趋于单一化、程序化[2]。如在“因数与倍数”教学中,教师往往用语文课文《爱迪生发明的故事》导入,却鲜有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因数与倍数的应用。学生被动接受现成的联系,缺乏主动建构的机会,难以形成学科整合的意识和能力。

(三)整合评价不全面,偏重结果而轻过程

现有的学业评价体系难以全面评估学生在整合学习中的表现。如在“折线统计图”主题探究中,学生需运用数学、语文、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分析与呈现生活中的统计问题。但一些教师在评价时过于强调统计结果的准确性,而忽视了学生在问题分析、团队协作等环节的表现,不利于学生在整合实践中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优化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教学的策略

(一)基于大概念开展主题式整合

主题式教学是一种围绕核心概念,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的教学方式。它强调从学科概念的内在联系出发,通过主题活动促进学科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炼出跨越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大概念,如“变化”“优化”“空间”等,并围绕这些大概念组织跨学科的主题探究。

以“数形结合”为例,教师可以将数学与信息技术两个学科整合起来,设计以几何图形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看看这个主题是如何展开的:在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学生利用编程工具,通过拼接不同颜色的色块来表示分数的加减运算,在编程的过程中直观感受分数运算的原理;进一步地,学生还可以编写程序绘制各种几何图案,在创作中体会分数特征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学生在主题情境中不断整合运用知识,经历概念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必将建构起完整的数学认知体系,同时提升跨学科问题解决等核心素养。

(二)基于真实情境开展项目式整合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跨学科整合途径。它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做中学”来实现学科融合。教师可以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近的复杂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的项目探究。例如,在学习“数学广角——找次品”时,学生面临着如何设计有效的质量抽检方案这一现实问题。教师引入统计学的思想,指导学生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检验次品,学生在方案设计中逐步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整合信息技术、语文等学科,学生利用电子表格记录并分析数据,撰写数据分析报告,向全班汇报自己的方案。在这个完整的项目流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必将全面提升学生的协作探究与创新实践能力。

(三)基于综合实践开展创新式整合

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的机会,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激发创造灵感。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跨学科综合实践的平台。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一次以“未来之城”为主题的创客马拉松活动。学生发挥想象力,合作设计自己心目中未来的智慧城市。在方案构思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在智能设施设计中,学生要编写程序实现功能;方案的撰写和演示又离不开语文的表达能力。学生将各学科知识和技能整合应用,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在这样开放的创新实践中,学生能够深刻感悟数学乃至各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必将树立起学好各门学科、实现学科整合的内在动力,为未来的创新发展打下基础。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培养具有全面发展潜质的创新人才已成为时代命题。作为培根铸魂的基础学科,数学理应积极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开展跨学科整合教学,让学生在多元联系中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在开放探究中提升创新实践的综合能力,正是顺应时代需求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莫玉萍.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11):26-28.

[2]谢秋菊.“新课标”导向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4(10):48-5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