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探讨

郭莉
  
扬帆媒体号
2024年46期
中宁县长山头九年制学校 755100

摘要:本文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及实践意义,通过分析现状与问题,提出基于生活化、探究性及多元资源的情境设计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知识理解、培养科学思维与社会责任感。通过教学案例验证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实现化学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实践路径与理论支持。

关键词:化学教学情境;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使学生打开了化学知识的大门,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兴趣,可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由浅入深地学习化学。由于初中化学所涉及的知识通常比较简单,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需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的目标[1]。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情境创设不仅仅是课堂引入的手段,更是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唤醒探索欲望的关键步骤。恰当的情境创设能够有效地将现实生活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为学生深入学习提供可能性,全方位促进核心素养的实现和应用。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一)化学教学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推动下课堂效率成为当下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高效课堂的构建已经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而对于具体课堂教学而言,需通过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开展教学,激活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效率[2]。

对于初中化学教学而言教学不再局限于黑板上的文字与符号,而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开展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变化,感受化学背后的生动与真实。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化学本质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探索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兴趣。情境创设法是指教师在化学课堂借助多媒体技术或者利用化学学科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及实验相关的典型场景,运用情境激发学生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情境创设助力核心素养的多维度培养

初中化学教师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从网络中搜索教学资源制作成课件的形式,创设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加学生的探索欲,落实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巧妙设计能触发学生对化学的内在兴趣,化学的魅力在于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情境创设则是拉近课堂与现实的桥梁。

二、当前化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设计浮于表面缺乏深度引导

在现今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情境构建仅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探索核心理念及其内在逻辑[3]。许多教师常常只停留在表面的“情境模拟”或“轻松娱乐”的层面,他们的教学活动虽然能为课堂带来活力,但却未能深入挖掘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的培育。

部分生活化场景仅触及表层,例如直接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却未深入挖掘其根本原理与思考路径,这导致学生的思维领域受限,进一步也难以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情境的有效性并不取决于其形式的新颖程度,而是看它是否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独立的思考,使他们在这种环境中掌握概念并提高能力。

(二)教学情境脱离学生实际生活与探究需求

真正有效的教学情境应扎根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求知需求,但现实中,部分教学情境的设计显得脱离实际,甚至与学生已有认知脱节,造成理解障碍与参与冷漠。

过于繁琐的理论情境或生搬硬套的科学故事并不能有效地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建立联系,更难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思维探究。例如,在讲解“分子运动”时,简单地展示抽象概念而未结合可观察的现象,就难以唤起学生的兴趣。情境创设应力求真实、生动,贴近学生的实际体验,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激发出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与科学探究的动力。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有效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围绕真实问题构建探究式教学情境

有效的化学教学情境应以真实问题为起点,通过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探究意识。教师应结合生活实例与学科知识,如“水污染的治理”“食物保鲜原理”等,设计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

问题的提出要有梯度,既要启发学生思考又要留有探究的空间,引导他们经历假设、验证、分析、总结的科学过程。真实问题不仅让化学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还能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与创新意识,让课堂在情境中激活学生的求知动力与解决问题的勇气。

(二)借助多元资源实现情境的立体化呈现

有效的情境创设依赖于多样化资源的支持,教师需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实验探究及现实案例,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如分子运动、化学反应机理等微观现象,通过动画与仿真实验的辅助,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宏观现象可以通过社会数据分析和案例讨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

四、教学案例分析:以“酸碱中和反应”一课为例

(一)以生活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兴趣

在讲授“酸碱中和反应”时引入生活化问题“胃酸过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药物?”这一情境。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迅速联想到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课堂从枯燥的理论讲解转变为贴近实际的问题解决。

教师通过补充数据和案例,例如某些药物中所含的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铝的作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带动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这样的问题导向不仅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实用价值,更促使他们对化学反应的原理产生浓厚兴趣。

(二)借助实验探究深化知识理解

设计“不同药物中和胃酸效果的对比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现象,观察气泡产生的快慢和溶液pH变化。实验环节通过分组合作完成,让学生体验到酸碱中和的微观本质并通过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学习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汇报结果、分享心得,这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还培养了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从实际应用延伸到价值引导

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药物的优缺点,例如碳酸氢钠反应迅速但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能对胃部产生刺激;而氢氧化铝作用较温和,但可能引发其他副作用。

通过对比讨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结合我国药物研发和健康饮食观念的推广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与责任。这样的价值延伸,让课堂不再局限于化学反应本身,而是升华到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度,实现核心素养的全方位渗透。

五、结论

新课改的推进,倡导在初中化学的授课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情境创设的形式能提高学生学习知识时的代入感,利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一些生活元素,丰富学生的运用化学知识的技能,提高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最终达到学科教育的目的。

化学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是连接学生认知与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桥梁。通过真实问题、探究活动和情感共鸣的情境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知识内化和能力发展的深度。情境教学让化学课堂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变为思想碰撞和价值塑造的综合平台,实现了教育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秉持创新与反思精神,不断优化情境设计,使每一堂化学课都成为学生发现化学之美、感悟科学精神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刘静.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 2023(23):3-5.

[2] 舒春玲.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法的价值与策略探究[J].学周刊, 2024(3):77-79.

[3] 伞德硕.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法的价值与策略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4(17):130-132.

简介姓名:郭莉,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87.11,籍贯:(精确到省市)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单位:中宁县长山头九年制学校,专业:化学,研究方向:教育,学历:本科,职称:一级(没有就不填)单位所在省市:宁夏中卫市中宁县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