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运用案例教学法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实效性研究
摘要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以“运用案例教学法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实效性”为研究主题,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存在问题以及改进策略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促进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是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但同时,案例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案例选取不当、教学设计不够科学、师资力量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包括加强案例库建设、提升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优化案例教学的评价体系等。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实效性、问题导向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责任。然而,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模式以“灌输式”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不足,难以真正达到育人效果。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重视。案例教学法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将抽象的思政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案例,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思政课程的实效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中应用现状、优势、存在问题以及改进策略的深入探讨,为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实效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现状与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1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理论化、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职业发展以及社会热点事件的联系,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2)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较低。
(3)教学评价体系单一、缺乏多元评价:传统的思政课程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为主,缺乏对学生思政素养、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评价,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1.2 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哈佛大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案例教学法以真实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提升知识、技能和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协作,强调学习者自身经验和已有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提供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反思,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理解。
问题解决学习理论:问题解决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法通过提供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式学习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来学习,案例教学法通过提供真实案例,让学生模拟真实情景,在体验中学习,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应遵循以下原则:
真实性:案例应来自真实生活,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反映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特征。
相关性:案例应与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提炼出思政主题。
趣味性: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可操作性:案例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并能够将分析结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2 案例的导入与分析
案例的导入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应采用多种方法,例如:
情景导入:通过播放视频、图片或文字等方式,营造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案例场景,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导入:提出与案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对案例的兴趣。
案例简述:简要介绍案例背景、人物、事件等信息,为学生提供基本信息,并为下一步的分析讨论做好准备。
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应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步骤: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找出案例的本质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根源。
案例解读:结合思政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案例反思: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反思,并将其与自身生活和学习经验联系起来,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思政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2.3 案例的讨论与反思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方面的讨论:
案例观点:鼓励学生对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分析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案例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并进行比较分析。
案例启示: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出思政启示,并将其应用到自身学习和生活实践中。
案例反思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应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方面的反思:
个人反思:引导学生对自身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并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理论反思:引导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进行反思,并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现实反思:引导学生将案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思考如何将思政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4 案例与理论的结合
案例教学法应将案例与理论相结合,避免理论脱离实际,案例缺乏理论支撑。
理论引导案例:以思政理论知识为指导,选择与理论知识相关的案例,并引导学生从理论角度分析案例。
案例支撑理论:以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思政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集中在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学者则更加关注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并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提升思政课程实效性方面的作用。
3.2 国内高职院校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调查显示,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但存在一些问题:
案例选取不当:部分案例缺乏时代性、典型性,缺乏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不够科学:部分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和运用不够深入,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缺乏案例教学的经验和技能,难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无法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4、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4.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案例教学法以真实案例为载体,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案例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以及现实背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思政理论,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
4.2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运用思政理论进行解释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案例教学法能够将思政理论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相结合,帮助学生将思政理论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4.4 促进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案例教学法能够将思政理论与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思政教育,从而促进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5、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5.1 案例选取存在问题
案例缺乏时代性:部分案例缺乏时代气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脱节,无法有效吸引学生学习。
案例缺乏典型性:部分案例缺乏代表性,不能有效反映思政理论的内涵和外延,难以引发学生思考。
案例缺乏与专业课程的融合:部分案例与专业课程内容脱节,难以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
5.2 教学设计存在问题
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部分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理解不够深刻,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缺乏互动性:部分教师以“讲授式”为主,缺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部分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评价体系缺乏科学的设计,难以有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3 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缺乏案例教学的经验:部分教师缺乏案例教学的经验,难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师缺乏案例教学的技能:部分教师缺乏案例教学的技能,无法有效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评价。
6、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改进策略
6.1 加强案例库建设
收集和整理优质案例:收集和整理与思政理论密切相关、具有时代性、典型性、专业性的案例,建立案例库。
建立案例评审机制:建立专家评审机制,对案例进行严格的评审,确保案例的质量和实用性。
开发网络案例资源:开发网络案例资源平台,为教师提供更多案例选择,方便教师教学。
6.2 提升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
加强案例教学法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案例教学法培训,提高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开展案例教学研讨:组织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之间互相学习。
鼓励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研究:鼓励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研究,探索案例教学法的创新应用模式。
6.3 优化案例教学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体系,将课堂表现、案例分析、课后作业等作为评价指标。
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评估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态度和学习效果。
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7、未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案例教学法的研究方向
开发更具时代特征的案例:随着时代的发展,案例教学法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开发更具时代特征的案例,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并提升思政课程的实效性。
探索案例教学法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探索案例教学法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例如:利用网络平台、多媒体技术等,打造更具交互性和趣味性的案例教学模式。
加强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加强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例如:研究案例教学法的评价体系、研究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等等,为案例教学法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8、结语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实效性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促进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但同时,案例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未来,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案例库建设、提升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优化案例教学的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水平,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大国工匠视域下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思政的原则及实践措施. 张龙.汽车周刊,2025(04)
[2] 课程思政在新能源汽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张甜.汽车画刊,2024(04)
[3] 在汽车维修专业“电力拖动”课程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 张丽.汽车画刊,2024(06)
[4] “汽车钣金修复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覃浩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8)
[5] 楚怡精神内涵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构建——以“汽车发动机装配与检测”课程为例. 邹洪富;龚艳丽.湖南教育(C版),2021(09)
[6] 高职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 莫荣珍.广西教育,2019(35)
[7] 高职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思政供给侧改革实践研究. 陈安柱;郭丹丹.教育信息化论坛,2024(04)
[8] 基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汽车文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周海荣.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11)
[9] “内渗外升”构建幼儿保教专业舞蹈课程思政新模式. 刘易居;廖鸿妍;潘春.尚舞,2024(24)
[10]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基础会计”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王建华.教师,20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