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信息化“三个课堂”环境的城乡教研共同体给乡村教师带来的影响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信息化 “三个课堂” 环境下的城乡教研共同体成为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探讨了这种共同体模式对乡村教师的影响,分析了乡村教师面临的挑战,阐述了 “三个课堂” 的内涵与优势,从提升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增强教学资源获取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对乡村教师的积极作用,旨在为推动乡村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三个课堂;城乡教研共同体;乡村教师
1.引言
在教育领域,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一直较为突出,乡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 “三个课堂” 环境应运而生,城乡教研共同体借助这一环境不断发展,为乡村教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深入研究其对乡村教师的影响,对于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乡村教师面临的困境
2.1教学方法落后
部分乡村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在课堂上,缺乏互动环节,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不佳。
2.2专业发展受限
乡村地区培训机会少,教师难以接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缺乏专业引领,教师在教学研究、课程设计等方面能力不足,职业发展遭遇瓶颈。此外,乡村教师工作任务繁重,除教学外还需承担大量行政事务,无暇顾及自身专业发展。
3.信息化 “三个课堂” 环境概述
3.1“三个课堂” 的内涵
(1)专递课堂
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将优质课程资源送达,解决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的问题。例如,一些乡村小学缺乏专业的音乐、美术教师,通过专递课堂可以让学生享受到城市优质教师的授课。
(2)名师课堂
以优秀教师为核心,通过网络平台展示示范课、开展教学研讨等活动,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其他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乡村教师可以在线观看名师授课,学习先进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理念。
(3)名校网络课堂
借助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如课程体系、教学管理模式等,实现资源共享。乡村学校可以借鉴名校的经验,优化自身的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
3.2“三个课堂” 的优势
(1)打破时空限制
乡村教师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通过网络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机会,不再受地理位置的束缚。
(2)促进资源共享
将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乡村,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无论是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还是教学案例,乡村教师都能便捷获取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3)提升教学效率
通过互动式教学工具,如在线答题、课堂讨论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管理,如作业批改、成绩分析等,节省时间和精力。
4.城乡教研共同体对乡村教师的积极影响
4.1提升教学能力
(1)学习先进教学方法
在城乡教研共同体中,乡村教师可以通过观摩城市教师的示范课,学习到诸如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了项目式学习方法后,乡村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教学项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优化教学设计
与城市教师共同开展教学设计研讨,乡村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城市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思维可以为乡村教师提供新的思路,使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如在设计语文阅读教学时,城市教师可能会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分析文本,这为乡村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视角,使其能够优化自己的阅读教学设计。
4.2促进专业发展
(1)参与教学研究
城乡教研共同体为乡村教师提供了参与教学研究的平台。乡村教师可以与城市教师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学习研究方法,提升研究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深入探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等,并通过实践探索找到解决方案,从而推动自身专业成长。
(2)获得专业指导
城市的专家、骨干教师可以为乡村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在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撰写、教学技能提升等方面,乡村教师能够得到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例如,在撰写教学论文时,乡村教师可能在论文选题、结构安排、文献引用等方面存在困惑,城市教师可以凭借自身经验给予指导,帮助乡村教师提高论文质量,促进其在专业领域的发展。
4.3增强教学资源获取
(1)共享丰富教学资源
城乡教研共同体建立了资源共享机制,乡村教师可以获取城市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学设计、试题库、教学视频等。这些资源经过城市教师的精心制作和筛选,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实用性。乡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修改和完善,丰富教学内容。
(2)参与资源建设
在共同体中,乡村教师也可以参与教学资源的建设。他们结合乡村教学实际,提供具有乡土特色的教学素材,如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与城市教师共同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教学资源,既丰富了教学资源库,也增强了乡村教师的资源开发能力。
4.4改善教学观念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通过与城市教师的交流和学习,乡村教师逐渐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关注教育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 “三个课堂” 环境让乡村教师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开始主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他们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线教学平台等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开展个性化学习等,拓宽了教学思路。
5.结束语
信息化 “三个课堂” 环境下的城乡教研共同体为乡村教师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有效改善了乡村教师面临的困境。通过提升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增强教学资源获取以及改善教学观念,乡村教师在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乡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确保城乡教研共同体能够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黄涛,张振梅,黄文娟.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三个课堂"的演进机理,动力机制与行动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 2023(3):96-103.
[2] 郑旭东,饶景阳,贾洋洋."三个课堂"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演进历史,战略价值,关系解析与概念框架[J].现代教育技术, 2021, 31(6):9.
[3] 安明明."三个课堂"促进农村小学教研的策略探索[J].成长, 2024(16):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