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五育并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探索

马建华
  
扬帆媒体号
2025年6期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龙山镇中学 741500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格局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教育的核心使命,五育并举作为实现这一使命的关键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本文深入剖析五育并举与立德树人的内在联系,并提出针对性的实施路径,旨在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教育改革

一、引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综合化的趋势,单纯强调知识传授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五育并举,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协同发展,成为落实全面立德树人的必然选择。它强调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审美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深入探讨五育并举落实全面立德树人的路径,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五育并举与立德树人的内涵及关系

2.1 五育并举的内涵

五育并举指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发展德智体美劳五育。“五育并举”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全面性、平等性与相对独立性。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社会责任感;智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与能力,使其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关乎学生的身体健康与身体素质;美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劳动教育,则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与劳动技能,让学生懂得劳动的价值,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五育并举”纠正了以往片面追求智育的倾向,强调各育的同等重要性。

2.2 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强调将品德培养放在教育首位,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知识技能、健康的身心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它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价值追求。

2.3 五育并举与立德树人的关系

五育并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德育为五育提供价值引领,确保教育的正确方向;智育为其他各育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撑;体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美育以美育人,促进学生心灵的滋养和人格的完善;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品德,提升综合素质。五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缺一不可。

三、五育并举落实全面立德树人的实施路径

3.1 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深刻认识五育并举的重要性,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摒弃以分数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为五育并举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2 优化课程设置

构建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学校应整合各类课程资源,构建全面、系统、融合的课程体系。在基础学科课程中融入德育、美育等元素,实现学科教学与五育的有机结合。例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审美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渗透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的教育。

加强特色课程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和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丰富五育课程内容。例如,开设地方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本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开设科技创新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实践能力;开设劳动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劳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社会责任感。

3.3 创新教学方法

推行多样化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德育教学中,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在劳动教育中,开展项目式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人工智能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通过虚拟实验室、教育 APP 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实现五育教学的数字化、智能化。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体育教学,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不同的运动项目;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开展美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欣赏和创作资源。

3.4 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评价指标:构建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除了学业成绩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品德表现、社会实践、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例如,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体质健康测试、体育技能考核等方式,评价学生的体育发展水平。

创新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例如,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和成果,全面展示学生的成长历程;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活动,定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和表彰,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3.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学校要根据五育并举的需求,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充实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学科教师队伍。鼓励教师跨学科教学,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复合型教师。例如,选拔具有艺术特长的教师担任美育教学工作,聘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丰富师资队伍的构成。

四、结论

五育并举是落实全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措施的协同推进,能够逐步构建起科学合理的五育并举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五育并举的实践路径,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同时,政府、社会和家庭应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营造有利于五育并举实施的良好环境,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Z].2019.

[2]顾明远.五育融合与人才培养[J].教育研究,2019,40(02):10-14.

[3]檀传宝.论“五育”融合的教育意蕴[J].教育研究,2019,40(04):4-1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