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创新思路,立德树人"理念的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探讨

杨汝忠
  
扬帆媒体号
2025年8期
广西贵港市新江南实验中学 537100

摘要: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具体化为立德树人,班主任在学生成长中作为重要的引导者,承担着德育使命。传统的德育方式难以完全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以“创新思路,立德树人”理念为探讨核心,分析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为班主任提供实践参考以提升德育质量,通过深入探讨当前德育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高中阶段对班主任素质与德育队伍建设的重视,为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支持,班主任在创新德育工作时,共同责任特征变得显著,新时代使命特征在德育工作里逐步重要,提升德育实效的过程中,推动创新德育工作的特征在德育工作里愈加重要。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中班主任;德育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中阶段德育工作比重提升。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肩负立德树人使命,时代变迁下,传统的德育方式难以完全对接现代学生的需求。基于“创新思路,立德树人”理念,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当前德育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一系列创新策略,为班主任提供参考依据,助力德育质量提升。德育工作在实践中的运用受到关注,内容与方法的优化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情感与自觉性。班主任素质提升同样受到关注,德育队伍建设不断强化,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深入推进,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创新德育工作不仅为共同的责任,也是新时代赋予的使命。

一、“创新思路、立德树人”在高中德育中的重要性

(一)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立德树人奠定道德基础

教育过程中创新思维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要素。教师不为传统教育形式束缚,对教学方法手段进行创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积极思考,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创新思维推动下受到激发,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习惯逐步形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学生道德成长提供保障,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创新思维帮助教师把握时代脉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熏陶。创新思维与立德树人相结合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存在显著助益,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展现创新精神,学生尊重和信任的提升变得显著,教育感染力逐步增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学生在道德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道德观念树立与自我提升过程逐步展现。

(二)个性化德育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德育工作中班主任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1],建立道德档案并开展一对一辅导成为创新策略的实施内容。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道德认知和发展需求后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每位学生在德育过程里都能得到适合自己成长的教育。立德树人理念中的人文关怀在关注学生差异的德育方式里具体化,尊重学生个性并推动全面发展,学生道德素养提升且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培养,具备高尚道德品质和独特个性特长的社会人才于未来的社会里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展现出新时代教育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三)家校社协同拓宽德育路径,凝聚立德树人教育合力

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协同构建出立体化德育网络[2]。传统单一模式在三者相互支持补充中逐步形成共同育人的强大力量,德育路径拓宽后创新性特征愈加显著,立德树人教育合力也逐步凝聚起来。家校社协同整合教育资源,各自优势也得以发挥,为学生道德成长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平台。这种协同机制统一德育价值观,学生在不同环境接受一致教育影响,家校社协同增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多角度,多层面的教育实践全面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家校社协同对德育路径的拓宽与立德树人教育合力的凝聚,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都离不开家校社协同的实现。

二、“创新思路、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策略研究

(一)历史情境融入,培养道德情感

高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融入历史情境,使学生逐步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特定历史场景的代入使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在学生中培育起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后,正确的道德判断也逐步形成,从而提升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例如班主任在讲述抗日战争历史时,组织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德育活动,活动包含播放纪录片,讲述抗战故事,参观纪念馆等部分。学生在这些活动里,情境式地体验了抗战的艰苦岁月与英雄事迹,抗日英雄的爱国精神在情境中感动了学生,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也变得深厚。学生们表达要珍惜和平生活并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意愿,历史情境融入德育教育后,学生在感悟历史时道德情感升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达到实现。

(二)历史人物引领,树立道德榜样

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借助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与崇高精神,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历史人物的品质与精神,使学生能够从中汲取道德力量,逐步形成自我约束的道德行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也能够逐步完成。

例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作为班主任的教师特别强调历史人物道德榜样作用。讲述戊戌变法时,重点介绍了谭嗣同的事迹。谭嗣同面对生死抉择,坚定地为国家改革事业献身,高尚的道德品质在角色扮演中让学生深入体会,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谭嗣同的精神世界在学生深入体会中逐步地,一点一点地变得可感可触,学生的体会过程也变得深入且具体。

(三)历史反思启迪,提升道德判断

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反思[3]。能够提升其道德判断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历史反思使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同时激发其对道德伦理的思考,道德判断能力在反思中实现提升,德育教育的深化也借助这过程完成。

例如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作为班主任,引导学生对南京大屠杀进行深入学习与反思,共同观看了历史纪录片之后,学生们阅读了幸存者的证言,课堂讨论逐步深入,受到鼓励后,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南京大屠杀发生的原因,同时道德伦理问题的探讨也一并进行

结语: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融入“创新思路,立德树人”后,逐步注入新的活力与深度,历史情境的融入,历史人物的引领,历史反思的启迪,为道德情感培养搭建了平台,也树立了鲜明的道德榜样,学生在历史长河中逐步提升道德判断力。策略实施后,德育内涵和渠道都丰富与拓宽,家校社协同教育合力逐步生成,未来继续深化这些策略,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坚定道德信念与卓越道德判断力的新时代青年,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坚实的德育力量。

参考文献:

[1]郑彦锋.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C].兰州市第二十八中学,2023:5.

[2]叶清.“立德树人”视角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J].求知导刊,2023,(21):107-109.

[3]陈晓燕.基于立德树人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J].家长,2024,(09):37-3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