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从沉迷到蜕变:辅导员视角下的网瘾大学生干预案例
摘要:本文以一名高职院校学生因网络成瘾导致学习和生活困境的案例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网络成瘾的原因。针对问题,辅导员通过建立信任、培养自控能力、家校合作、同伴互助等策略,帮助学生逐步克服网瘾,最终顺利毕业并回归正常生活。本文为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成瘾干预工作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参考,强调辅导员在干预过程中需具备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注重家校合作、利用兴趣转移等方法,为学生搭建社会支持系统,增强其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动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瘾;干预策略;成长
随着现代化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尤其是“零零后”大学生,他们出生于互联网兴盛的时代,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1], 从小接触各种智能设备,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都被网络、电子产品包围,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2]。不可否认,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个别学生对网络缺乏抵抗力,可谓是一“网”情深,完全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中,逐渐脱离现实社交和正常生活,导致出现网络成瘾、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3],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身心健康[4]。
网络成瘾正在成为困扰教育工作的一个难题,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迫在眉睫。作为辅导员,需要在新形势新常态下,开展符合时代特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因网络成瘾导致学习困难、身陷囹圄的学生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
一、案例分析
(一)案例经过
学生A,男,某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他高中开始喜欢打游戏,但由于当时学业紧张、管理严格,不至于完全沉迷。进入大学,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缺乏自制力的他,一点一点深陷网络游戏的陷阱。加上性格孤僻,除了上课,他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宿舍,沉迷网络游戏的恶习愈演愈烈。
大三开始出现迟到旷课行为,成绩一路下滑,最后一个学期还有公选课学分未修满。此外,熬夜使消瘦的他身体更吃不消,整天萎靡不振;还出现烦躁的情绪,染上抽烟的不良习惯。最严重的一次是假期回家,在房间长时间玩游戏,父母尝试跟他沟通均不予理睬。亲子关系本身不好,加上沟通方式不当,引起其叛逆心理,连续几天日夜颠倒玩游戏,大半夜坐在楼道里抽烟。
(二)关键点分析
通过沟通了解到小A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逃避现实:起初因家长管束太严及失恋,想要暂时逃避现实,在虚拟世界得到宣泄;二是缺乏自控力:从一开始的偶尔宣泄慢慢演变成沉迷;三是自责与焦虑:小A未完全丧失理智,存在自责心理,担心毕不了业,出现烦躁情绪,并通过抽烟来缓解情绪;四是家庭关系紧张:小A与父母关系差,缺乏沟通,存在叛逆心理;五是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和目标,社交能力弱。
针对他的网络成瘾问题,需要花大功夫来改变当前的现状。一方面,接手该学生已是大三第一学期末,其网络成瘾问题相对突出,而他自身又缺乏自控能力,需要借助更多外力的帮助;另一方面,由于性格和家庭关系的原因,缺乏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
二、干预策略与实施
问题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才能有利于他“根治”网瘾,而不仅仅是“戒掉”;帮助他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全员助力他走出当前困境;帮助他建立自信,树立目标,寻求其他精神寄托,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的生活。
(一)建立信任,明确关键问题
对于他的旷课行为,既进行了批评教育,让他认知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耐心引导他说出旷课背后的原因[5],了解遇到的问题。在与他建立信任后,告知旷课的严重性,并达成约定,承诺今后不能再出现旷课行为。针对他网络成瘾问题,深入了解他具体的成因和目前的状态,通过案例告诉他网瘾的危害,劝导他对自己负责,悬崖勒马尝试做出改变,以免越陷越深。得知他有想要寻求改变的内在动力的,接下来则与他确定下一次谈话的时间。
(二)循序渐进,培养自控能力
小A自控力低,外界的帮助可起到监督提醒,但想要“根治”网瘾,关键在于自身拥有足够强大的自控力。不然一旦失去外界约束或出现新诱惑,还是会重蹈覆辙。培养自控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玩游戏时长入手,跟他一起商量制定计划,让他有参与感和控制感。原本他一天玩游戏8小时以上,一下子让他完全不玩游戏是不现实的,于是从减少一两个小时开始,再持续减少到只玩半天,再到只玩一两个小时。循序渐进让他慢慢学会掌控时间,而不是完全被游戏牵着鼻子走。
(三)家校联系,搭建沟通桥梁
家长年纪大且相对传统,与小孩存在代沟,平时忙于工作,缺乏沟通。从小父母对他要求较高,沟通方式简单粗暴,多是严厉批评,导致其青春期出现逆反心理,加上沉迷网络,成绩下降,与父母关系僵化。与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家长要重视孩子的网络成瘾问题,但避免过度指责他,而是帮助他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建议家长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多一些耐心、理解和鼓励,先找小A最信任的家人跟他沟通,做通第一步思想工作。
(四)同伴互助,发挥支持作用
虽然小A性格内向、话少,但与室友关系还算融洽。通过与其室友沟通,了解到小A平时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除了熬夜作息紊乱外,他经常不按时吃饭,每次都点外卖,吃得很不健康,有时省吃俭用把钱花在游戏上。对此,室友都表示愿意全力配合,共同帮助他改变不良习惯,监督提醒他早睡,调整作息;叫上他一起去吃饭,健康饮食。一开始他不乐意,但在室友的热情邀请下,他也不好意思拒绝,慢慢迈出第一步。
(五)多方协作,助力顺利毕业
针对小A学分未修满的情况,辅导员与教务员沟通商量,给予重点关注,帮助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在最后一学期开放选课时,第一时间告知他,及时跟进他的选课情况,确保顺利选上课程。后续持续关注他的学习进度,学委主动分享学习的重点和技巧。有了大家的帮助,小A觉得毕业有希望,不再灰心和焦虑;同时也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最终,在多方配合下,他按时完成课程,取得相应的学分顺利毕业。
(六)直面挑战,引导目标设定
对小A从游戏中获得的快乐表示理解,但也明确指出这种体验是短暂和虚幻的,在虚拟世界永远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只有正视挫折、直面问题,在现实中取得的成就才会真实而长久[6]。回顾这段时间,小A有事可做,暂时有了小目标,也有人监督提醒,精力主要放在学习,打游戏时间越来越少。借此跟他一起分析,让其认识到,只要愿意,很多事情可掌控,很多问题能解决。不断鼓励他将精力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物上,设立新的目标,提前规划和做准备。
(七)持续关注,促进网瘾根治
谈话后小A深刻检讨,并信守承诺,再无旷课行为,并下决心对抗网络成瘾问题。毕业时小A的网瘾问题改善了不少,玩游戏的时间也按照原定计划逐渐减少,不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顺利升学的他,还在努力朝着完全战胜网瘾的目标前进;幸运的是,他跟原来的同学成为了室友,该同学酷爱健身,也带动他加入其中。更多的户外活动和社交,让小A慢慢感受到生活的精彩和充实,不再一门心思扎入虚拟世界当中,实现了艰难的“蜕变”。
三、经验与启示
(一)用好“三心”
对于网瘾大学生,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不能够忽略他们,反而是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建立信任,了解网瘾产生背后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感化他们,让他们不断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逐渐走出网络游戏世界。同时,也要帮助网瘾学生建立好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搭建社会支持系统,增强他们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决心。
(二)注重“合作”
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家校联系,争取与网瘾学生家庭取得合作,共同做好“网瘾”学生的教育工作。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应将学生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如实告知其父母,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帮助网瘾学生。同时建议家长能够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同时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情感联系[6],注重沟通的方式方法,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关爱,让孩子能有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利用“转移”
网瘾大学生在性格方面往往具有喜欢独处、不善言谈、爱好单一等特征[6],作为辅导员,应该从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组织中的简单任务指派,促使网瘾大学生能够在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组织工作中找到学习生活的动力与兴趣,转移他们对网络游戏的过度迷恋,进而拓展网瘾大学生的人际圈,加强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杨杨, 李新. “00后”大学生:网络原住民的时代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41(06): 128-134.
[2]毕姗, 高泳锦. 提升青少年数字素养为新时代“网络原住民”营造更美好的未来[J]. 中国信息安全, 2024(01): 39-41.
[3]祁世芳.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焦虑的关系研究[J/OL].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3): 110-112. DOI:10.16227.
[4]刘霞.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8,26(04): 124-127.
[5]向珂莹. 大学生网络成瘾对学业的影响研究——以贵州X高校为例[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39(05): 185-186.
[6]聂岚, 罗霞, 代俊. 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29(17): 4482-4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