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九年级经典文本整体阅读教学实践与创新

陈美娥
  
扬帆媒体号
2025年16期
明溪县城关中学 365200

摘要:大单元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经典文本整体阅读教学,突破了传统单篇教学的局限,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关联性。通过整合教材资源,以主题为引领,构建完整的学习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本文深入探讨在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中开展整体阅读教学的实践路径与创新方法,结合理论与实际案例,为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大单元视域;初中语文;九年级经典文本;整体阅读教学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传统单篇阅读教学模式虽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但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整合与拓展,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大单元视域下的整体阅读教学应运而生,它将教材中的经典文本按照一定主题或线索进行整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与综合能力,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一、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阅读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阅读的推行进程中,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教师对大单元理念的领悟浮于表面,在教学实践里,仅仅是机械地把多篇课文拼凑在一起,没有深入探寻文本之间潜藏的深层次逻辑关联以及共通的主题内核。如此一来,整个教学过程犹如一盘散沙,缺乏一以贯之的系统性与环环相扣的连贯性,学生难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偏差同样显著。众多教师未能精准地依据大单元整体目标,对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展开合理的拆解与细致的规划。这致使教学目标要么宏大宽泛,犹如空中楼阁,在实际教学中难以落地实施;要么过度聚焦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技巧、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语文素养的全方位培育,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再者,教学资源的利用也存在短板。大单元教学对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有着较高要求,涵盖了多媒体素材、课外拓展读物等多个领域。然而在现实教学场景中,部分教师自我设限,仅仅围绕教材内容打转,对于网络资源、本地文化资源等丰富且宝贵的资源视而不见,未能借此拓展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与知识储备。

二、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九年级经典文本整体阅读创新策略

(一)主题串联,构建阅读体系

在大单元视域下,以主题为核心串联经典文本,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虽然形式多样,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文体,但在主题上往往存在内在的联系和共通性。教师应深入挖掘这些文本之间的联系,将相关联的文本整合为一个教学单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通过探讨“勇气”这一主题,可以将不同文体、不同作者的作品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勇气”的含义。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促进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围绕 “自然之景” 主题,将《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等诗词整合。在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明确本单元 “借景抒情” 这一核心主题,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如何通过描绘自然之景抒发情感。以《沁园春·雪》为例,教师详细讲解词中对北国雪景的壮丽描写,“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豪迈的胸怀。同时,对比《我爱这土地》中对土地、河流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与对侵略者的愤恨。通过这种主题串联,学生不仅理解了单篇诗词的内涵,更从整体上把握了 “借景抒情” 这一写作手法在不同文本中的运用,构建起系统的阅读体系。

(二)任务驱动,激发阅读动力

任务驱动式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主动性。教师根据大单元主题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阅读经典文本。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例如,在主题为 “小说天地”,教师可设计 “创建小说博物馆” 任务。学生分组,分别负责不同小说的展示板块。以《孔乙己》为例,小组学生需深入阅读文本,梳理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以及造成其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他们制作孔乙己的人物卡片,绘制小说情节思维导图,还可编写短剧重现小说经典场景。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积极查阅资料,深入探讨小说细节,如孔乙己 “排出九文大钱” 这一动作所反映出的人物心理。小组间相互交流分享,进一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索小说世界,阅读动力被充分激发,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同时锻炼了团队协作、信息整合等综合能力。

(三)整合资源,丰富阅读教学内容

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阅读教学中,整合资源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大单元教学理念倡导构建一个系统、全面且丰富的学习环境,而这离不开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合理整合资源,能够突破教材的局限,将语文学习延伸至更广阔的领域,从多维度助力学生阅读理解与语文素养的提升。多媒体资源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能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鲜活的画面与声音,使学生迅速融入阅读情境;课外拓展读物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边界,加深其对主题与创作风格的理解;本地文化资源则为语文学习注入本土特色,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在学习 “外国小说单元” 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等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片段。通过这些片段,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小说中人物的外貌、神态以及动作,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在观看过程中,情节的发展也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梳理故事脉络。同时,教师引入课外拓展读物,推荐莫泊桑、契诃夫的其他短篇小说集。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时,能够在对比中发现不同作家创作风格的异同,进一步加深对外国小说创作风格的领悟。此外,在学习 “传统文化” 主题单元时,本地文化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历史博物馆,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文物、历史资料等,清晰地了解家乡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邀请民间艺人讲述传统技艺背后的故事,更是让学生接触到书本外真实且生动的文化素材。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素材,拓宽了他们的阅读视野,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让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充满生活的温度与色彩。

三、结语

总之,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九年级经典文本整体阅读教学,通过主题串联构建阅读体系,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中提升语文素养,借助任务驱动激发阅读动力,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为初中语文教学开辟了新路径。在未来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优化,结合学生实际与教材特点,持续挖掘大单元教学的潜力,助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知识积累、能力提升与思维拓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修波.谈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路[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23):37-39.

[2]谢巧靖.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范式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24,(16):5-8.

[3]陈清红.初中语文大单元阅读教学实施策略分析[J].教师,2023,(20):30-3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