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体验式教学法在乡村小学“首课”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中的创新探索
摘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融合各学科的思政一体化建设是“立德树人”的“首”要地位,全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首课思政负责制”是构建起“人人讲、科科讲、天天讲”滴灌式、润心田、培根铸魂的思政教育新格局。在这一背景下,对乡村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进程而言,体验式教学法则有着其独特价值。借助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式教学法可促使思政教育从抽象理论向具体感知转化。该教学法有助于突破传统思政教学的局限,唤起乡村小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感染力。本文深入探究体验式教学法在乡村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解析其创新思路,并结合具体教学实例,为提高乡村小学思政教育质量提供实践借鉴与理论依据。
关键词:乡村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体验式教学法
引言
乡村小学的思政教育在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与道德观念方面占据关键地位。不过,由于受到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传统的思政教学方式在乡村小学的成效并不理想。体验式教学法的引入为乡村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创造了新的机遇。体验式教学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实现知识的内化,从而有效地增强思政课程的吸引力以及育人的效果,这对推动乡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有着重要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法在乡村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一)契合乡村学生认知特征。乡村小学生思维活跃且对周遭世界满怀好奇,其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导。体验式教学法恰好能与这种认知特点相匹配,它把思政知识融入饶有趣味的实践活动之中。例如,我们学校附近的九女泉村是市级古村落,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古老村落,让他们去探寻当地的历史变迁与民俗文化。在此过程里,学生借助观察、触摸、聆听等多种感官体验,使抽象的思政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这与单纯的课堂讲授相较,这种方式能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生成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而构建起稳固的价值认知体系,为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筑牢根基。
(二)增强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传统思政课偏重于理论灌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纳知识,很难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关联起来。体验式教学法则打破了这种困境,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践行思政理念。例如,我们结合东平湖景区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学生分组参与乡村环境清理工作,从而亲身体验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活动过后,学生不但深入理解了环保知识,而且能够将环保意识转化为日常的实际行动,主动去监督身边的环境问题。
(三)促进学生的情感共鸣。乡村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学生情感的培育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创设极具感染力的情境,进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我们组织学生参与乡村老人关爱活动,让学生与老人展开交流互动,从而对老人的生活经历与故事有所了解。这一过程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尊老敬老的内涵,进而从内心深处萌生出对长辈的敬重与关爱之情。这种情感共鸣突破了书本知识的局限,转变为学生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量,强力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情感层面的深入拓展。
(四)助力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体验式教学法对于整合乡村小学思政教学在不同阶段的内容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构建连贯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低年级学生能够借助整理教室、参与校园值日等简单的校园生活体验活动来培育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集体意识。随着年级的逐步升高,体验活动可逐步扩展至乡村社会实践,例如参与农业生产体验、非遗文化的学习等,以此加深学生对社会、国家等不同层面的认知。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乡村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中的创新思路
(一)以乡村本土资源创设情境。乡村蕴含着丰富且独特的本土资源,此乃体验式教学的珍贵素材。例如,我们以东平湖当地传统手工艺——织渔网为素材,开展了“家乡文化”主题思政课。我们引领学生观看渔民的编制流程,让学生亲自参与织网的制作。通过亲自体验,学生不仅知悉竹编织渔网工艺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更能深切体悟家乡民众的勤劳和智慧。这种凭借本土资源创设的情境,使思政课富有乡土气息,缩短了学生与知识的间距,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自豪之感,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融入了地域特色。
(二)借角色扮演活动深化理解。角色扮演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思政情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政教学里,我们在校园门口道路上设置红绿灯、斑马线等交通设施,让学生分别扮演交警、行人、驾驶员等角色,展开交通场景模拟活动。经由这一过程,抽象的交通规则知识被转化为学生的直观感受,有力地提升了思政教学的成效,推动了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在实践维度的创新发展。
(三)用实践调研活动拓展视野。实践调研活动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并提升其综合素养。例如,我们借助东平湖资源,开展以“东平湖印象”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学生分组对本村的渔民搬迁前的用品、生活、习俗等方面展开调研。他们采用走访村民、实地观察、查阅资料、手机老物件等方式搜集信息,并对数据加以整理分析。通过活动,我们在学校设立了“东平湖印象馆”,把一些老物件、老照片进行展览,大大提升了学生兴趣和教育功效。这一活动将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
(四)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体验。现代信息技术为体验式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乡村小学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思政课相关的视频、动画等资料,为学生营造虚拟的体验情境。如,在讲授“祖国山河壮丽”这一内容时,我们采取播放3D效果的高清的自然风光纪录片,能让学生仿若身临其境般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同时,我们借助在线教育平台开展远程互动教学,邀请县城优秀教师进行线上授课,这种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体验式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打破了时空限制,为乡村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源泉。
结语
体验式教学法于乡村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而言,其重要性与创新性不容小觑。该教学法贴合乡村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有效强化教育的实际效果,促使情感共鸣的达成,进而助力一体化体系的构建。乡村小学应不断探索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培育具备正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乡村少年,从而推动乡村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少华. 大思政课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实践探究[J]. 师道,2025(4):201. DOI:10.3969/j.issn.1672-2655.2025.04.138.
[2] 陈雪珍. 引情境体验入课堂探思政课程新模式——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式生态课堂初探[J]. 教师,2021(19):54-55. DOI:10.3969/j.issn.1674-120X.2021.19.028.
[3] 马水金荣.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 新课程导学,2022(3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