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研究
摘要: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教学工具迭代升级,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作为关键基础设施,构建起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通过该平台的典型案例资源库,实现从知识传递向价值引领的教学模式转型,教师可依托平台动态更新的专题研修模块,系统获取学科前沿理论与创新实践策略,有效履行学生成长引路人的专业职责。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主要视角,通过分析教学工作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结合途径提出相应的教学发展策略,以此为学科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初中;道德与法治。
随着"双减"政策纵深推进与课程标准迭代升级,教师群体面临全新教学挑战。作为学生价值观念培育的关键载体,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专项研修,通过开发典型案例库凸显该课程严谨性与情感教育功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教师应深度推进该平台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借力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理念革新与教学模式创新,切实提升育人成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一、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优势
(一)提供优质的课堂教学资源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核心优势集中体现在优质课堂教学资源的系统化整合与高效应用层面。该平台通过构建专题教育、课程教学、课后服务、教师研修等多元化模块,汇集了覆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优质学科课程及精品课例资源,并依据教材版本、学科体系、学段特点实施精准分类,显著提升了教师检索与整合教学资源的效率。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既可依托平台海量课程资源构建系统化教学设计框架,又能借助德育专区内的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特色素材优化教学方案。
(二)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积极倡导教师在德育与法治课程中探索新型教育手段,借助系统内置的课程规划模块,教师能依据班级学情与教学目标自主调控知识讲解节奏与内容深度,突破常规课堂的固定模式。通过整合平台内多样化数字资源,教师可构建沉浸式学习场景,有效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热情。这种突破传统的授课模式既增强了思政类课程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又显著提升了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和法律常识的认知吸收效率。
(三)促进课程个性化学习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通过构建精准化学习支持体系,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创设了创新实践路径,成为实施差异化教育的关键支撑。教师可依托平台定制化推送多层次数字资源,涵盖微课、交互式课件等多元化教学素材,支持学生依据个人认知水平与兴趣偏好进行智能筛选,既保障了个体化知识建构需求,又有效培育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根基。
(四)推动教育公平与现代化进程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通过构建全域教育资源协同体系,成为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引擎,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与现代转型中展现出战略价值。依托平台形成的数字资源中枢,实现了精品课程与前沿教研成果的集约化供给,确保边远地区、乡村学子与城市教育群体同步获取优质智力资本,有力弥合区域间教育资源配置鸿沟。在现代化转型维度,平台作为智能教育新基建的重要载体,催化教学范式与课堂形态的迭代升级,构建起适应智能时代人才培育需求的新型教育生态。
二、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
(一)巧用德育资源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德育资源涵盖了“宪法法治”“品德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等多个主题,这些资源以视频、图文等多种形式呈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我们可以创新性地整合这些资源,使之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梦想始于当下》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总结环节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德育板块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的"从小学用典"资源,援引"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等经典名句强化主题内涵,帮助学生领悟"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内核,推动学生将个人志向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同时可结合品德教育专题"核心价值观百家讲坛"中的"红船精神与人民军队的初心"教学素材,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中"程果的梦想"教育内容开展延伸教学,通过从"个体理想"向"民族复兴"的层次递进,将青年成长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时代使命有机联结,既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又通过多维度资源整合延展课堂教学的辐射范围,增强知识传递的纵深感与感染力。
(二)探索优质课后服务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构建了涵盖"科普教育""体育锻炼""文化艺术""经典阅读""研学实践""影视教育"等多个领域的课后服务资源体系。这些专业化教育资源为教师开展课后服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设计空间,使课堂教学成果得以延展深化,在延伸性学习活动中实现学生认知边界的突破与学习内驱力的激活。
以九年级上册第二课《创新改变生活》为例,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创新理论与社会实践的互动关系,建立科技创新与民生福祉的深度联结。为强化创新素养培育,教师可借助平台"科普教育"板块的深空探测工程纪实、前沿技术应用案例等数字资源,构建沉浸式科学探究场景。
(三)创新教学模式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通过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备课授课"两个关键模块相融合,为道德与法治课程革新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平台精心设计的课程资源体系包含教学视频、学习任务单及实践活动三大要素,形成了"理论学习-任务驱动-实践应用"完整的教学闭环。这种资源的结构化设计使学生在各学习阶段都能获得原创性学习指导文档的支持,显著提升其学习目标达成度。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时,,教师可播放公共场所低声通话、车站有序购票、交通信号灯规范通行等系列实景视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形成认知:社会规则既是群体安全的保障机制,更是公共利益的维系基础。通过对比违规行为的危害性与守规实践的积极效应,学生能深刻理解规则遵守对提升社会运行效率、促进文明发展的核心价值。
总结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该平台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既有效增强了课程实施效能,又深度推动了新时代教学模式的转型升级。在日常教学中,它为教师提供海量优质课程、多元作业资源,极大提升了备课效率,助力教师精准授课,进而显著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化平台应用实践,充分挖掘其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方式革新等方面的潜力,有机融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通过创新性运用平台的数字化资源体系,持续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张柳华.智慧平台德育资源赋能初中《道德与法治》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理和路[J].新教育(海南),2024(34):49-51.
[2]姚岚.智慧课堂助力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以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扬民族精神”教学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4(8):53-56.
[3]陈丹琴.人应该如何生活——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文本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4(9):86-91.
[4]王召收,易招娣.新时代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法理基础、现实检视与未来展望[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5,39(1):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