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工艺要点分析

刘梦颖
  
扬帆媒体号
2025年92期
辽宁盈讯元启建设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后浇带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措施,对控制混凝土结构收缩裂缝、协调基础沉降差异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工艺要点,深入探讨施工前期准备、模板支设、钢筋处理、混凝土浇筑、养护及保护等环节的技术要求,剖析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并对后浇带施工工艺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关键字: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工艺;混凝土浇筑;养护管理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混凝土的收缩、温度变化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物容易出现裂缝,进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后浇带是一种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施工技术措施,通过在混凝土结构中预留一定宽度的施工缝,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采用特定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封闭,从而实现释放混凝土收缩应力、调节基础沉降差的目的。然而,后浇带施工工艺复杂,若施工不当,易导致后浇带部位出现渗漏、裂缝等质量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后浇带施工工艺要点,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对保障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和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后浇带施工前期准备要点

1.1 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详细会审,全面了解后浇带的设置位置、尺寸、形式以及相关技术要求。明确后浇带在不同结构部位(如基础、梁、板等)的具体做法,以及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同时,针对图纸中存在的疑问和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解决,确保施工图纸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在图纸会审的基础上,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管理人员、施工班组详细讲解后浇带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熟悉后浇带施工流程,掌握施工要点和关键技术,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施工质量问题。

1.2 材料准备

后浇带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通常高于主体结构混凝土,一般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在选择混凝土原材料时,水泥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合适的品种,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骨料的质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显著,应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砂石,严格控制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同时,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合理选用外加剂,如膨胀剂、减水剂等,确保混凝土的膨胀性能、和易性等指标符合要求。

除混凝土外,还需准备好止水带、模板、钢筋等材料。止水带的材质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其止水效果;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混凝土浇筑时的侧压力和施工荷载;钢筋的规格、型号和数量需与设计图纸一致,且表面无锈蚀、无损伤。

1.3 施工场地准备

对后浇带施工区域的场地进行清理,确保施工区域干净整洁,无杂物、积水等。在基础后浇带施工前,需对基坑进行检查,保证基坑边坡稳定,无塌方隐患。同时,合理规划施工材料堆放区域和施工设备停放位置,确保施工材料和设备便于运输和取用,不影响施工进度。此外,根据施工需要,搭建必要的临时设施,如施工脚手架、防护栏杆等,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

2 后浇带施工过程工艺要点

2.1 模板支设

后浇带模板支设应保证其牢固性和密封性。在支设过程中,采用独立的支撑体系,避免与主体结构模板支撑体系相互影响。独立支撑体系的立杆间距、横杆步距等参数应根据后浇带的宽度、高度以及混凝土浇筑时的侧压力等因素进行计算确定,确保支撑体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模板与主体结构之间的拼接应严密,可采用海绵条、胶带等进行密封处理,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漏浆,影响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对于基础后浇带,模板支设时需注意防止地下水渗漏。可在模板底部设置止水板或采用防水砂浆进行封堵,确保模板底部密封良好。

2.2 钢筋处理

后浇带处的钢筋应贯通不断开,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按照设计要求对后浇带部位的钢筋进行绑扎和预留。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等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绑扎应牢固,避免出现松动、移位等现象。对于梁、板后浇带,可采用附加钢筋的方式加强后浇带部位的结构强度,附加钢筋的规格、数量和布置方式应根据设计图纸确定。

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对钢筋进行清理,去除钢筋表面的铁锈、油污、混凝土残渣等杂质,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同时,检查钢筋的位置和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有偏差及时调整。

2.3 混凝土浇筑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执行。一般情况下,在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等待一段时间(如 42 - 60 天),待混凝土收缩基本完成、沉降稳定后,方可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在浇筑前,对后浇带部位进行清理,凿除表面松散的混凝土、浮浆等,并用清水冲洗干净,保持后浇带表面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浇筑时,采用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一般为 120- 160mm ,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密实性。使用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时,应快插慢拔,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浆为宜,避免漏振、过振。同时,注意振捣棒不要触碰钢筋和模板,防止钢筋移位和模板损坏。

后浇带混凝土应连续浇筑,避免出现施工冷缝。若因特殊原因中断浇筑,再次浇筑时需对已浇筑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并清理干净,然后浇筑一层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再继续浇筑混凝土,保证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

2.4 养护及保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是保证后浇带混凝土强度增长和耐久性的关键。在混凝土表面初凝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或土工布等保湿材料,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 14天,在养护期间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避免混凝土因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在冬季施工时,需采取保温养护措施,如覆盖棉被、草帘等,防止混凝土受冻,影响强度增长。

在养护过程中,还需做好后浇带的保护工作。在后浇带两侧设置防护栏杆,并悬挂警示标志,防止施工人员和杂物掉入后浇带内。同时,严禁在后浇带上方堆放重物或进行其他施工作业,避免对后浇带结构造成损坏。

3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工艺要点涉及施工前期准备、施工过程中的模板支设、钢筋处理、混凝土浇筑、养护及保护等多个环节。通过严格把控各环节的技术要求,能够有效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避免渗漏、裂缝等常见问题的发生。针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可进一步保障后浇带的施工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后浇带施工工艺将朝着智能化、标准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在今后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应持续关注后浇带施工工艺的发展动态,不断优化施工技术,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为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和长期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绍华. 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要点探讨 [J]. 房地产世界, 2023, (07): 145-147.

[2]狄立常,王鹏,胡永亮,等.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 (14): 197-199.

[3]鹿钦龙. 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 [J]. 陶瓷, 2023, (07): 95-97+10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