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由于小学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并且也广泛性地运用于生活,所以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学科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此,教师在应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分析生活、融入生活,并用数学方式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由此能够最大化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与应用魅力。基于此,以下对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引言
数学家高斯曾言:“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得极深。”由此可见:数学确有源于生活的客观体现。小学生年龄较小,尚未形成完善的思维体系,导致他们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容易形成排斥等不良情绪,而生活情境的应用刚好可以借助生活场景,深化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而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激发自主学习热情。
一、生活情境教学的相关概述
生活情境教学主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引进生活元素或者采用生活化教学手段等形式,加强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创建与生活有关的教学情境。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基于生活体验、生活感知,学习和探索知识,加强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关联,以生活的角度思考、探究、解决具体的问题,以此引领思维的发展,提升综合能力。在小学阶段,生活情境教学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也是教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途径。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贴合生活场景细节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贴合生活场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形象要素。而在教师布设生活情境期间,除了要加强生活问题合理设计外,还要保证生活情境中各细节内容的客观表现。所谓生活情境并非单纯凭借几句简单的生活语言进行教学,而是为学生提供带有生活体验感与现实沉浸感的教学氛围,在外在感官与内在思考双重结合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数学理解力与数学思维力。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想要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的专注度,首先需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只有在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数学提升空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态。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生活情境营造相应的数学学习氛围,并借助数学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融入生活类游戏的方式营造数学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更多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三)开设生活对话活动
应用生活情境时,还要通过开设生活对话活动,转变学生的固有认知。以往小学生常认为数学学习的目的是考取数学高分,认为在生活中很少用到数学知识,并且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笔算已逐步被计算器计算所替代,这就造成小学生逐渐忽视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可借助生活对话活动,让学生学会在数学与生活的融合情境中自行反思,摆脱对先进技术设备的依赖性。
(四)践行“生活即教育”理念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是随着人类的生活而不断地产生变化的,与人类的生活相适配,且教育来源于生活,得益于生活,以生活为中心。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前提之下,教育事业也处在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之中。教育需要与生活相适应,并随着生活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改革,同时生活能够反作用于教育,推动教育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生活元素,践行“生活即教育”理念,让数学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辅相成。
(五)语言特定情境,描述生活内容
在常规数学知识的讲解中,教师主要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行口述,并以板书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但是部分教师使用的语言较为枯燥,缺乏情感色彩,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活情境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自己语言描述的感情色彩,通过趣味性语言为学生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在情感性语言引导下,学生的多重感官得到刺激,会主动投入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探究中,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运用语言设计的过程中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熟悉的环境为基础,从学校、家庭等事物入手,引导学生在语言分析中描述生活内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实施对内帮扶式作业
在运用生活情境创新作业形式的基础上,除开展自主实践式作业之外,还可以实施对内帮扶式作业。教师组织成立作业帮扶小组,让学生通过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方式完成相应的数学作业。在成立数学帮扶小组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组成既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由学生自愿组成。一旦小组成立,小组成员便有对小组作业完成质量互相监督的责任,以保证作业的质量与完成效率能够同时提升。通过作业对内帮扶的形式,不仅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还能减轻学生面对作业的负担,以更加团结的方式完成数学作业,探讨数学解题思路,践行“互助双赢”的成功理念。
(七)情境渗透:直观教学开展德育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场景,并借助教学道具直观呈现课本内容,助力学生的思维发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情境中并积极主动地展开探索,从而有效培养其科学发展观。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基础图形的名称及特点,教师应借助“图形卡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教师应为学生随机发放图形卡片,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动手拼一拼、摆一摆,搭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为其取一个名字,再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他人,说一说都用到了哪些图形。学生拼摆物体的过程中,能对各种图形形成初步感知,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结合学生拼图时所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老师观察到,有的小组在拼搭时将圆形横着拼搭会来回滚动,而将其竖着放就不滚动了。大家在拼摆的过程中,是否发现了类似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实践经验展开思考,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了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图形卡片整理起来,在整理的过程中对图形进行分类,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种类图形的特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和实践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并主动探索不同图形的特征,以加强对知识的认识,有利于其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期间应用生活情境需遵循真实性、有效性、互动性原则,进而充分展现实践作用,从生活问题的设计、生活场景细节的体现、情境创设时机以及生活对话活动等方面着手,确保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取得显著的优化成果。为加速数学教学课堂转型,教师还应结合相关注意事项,促使生活情境在未来应用中,逐步朝着生活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方向进步。
参考文献:
[1]邓育兵.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运用生活情境的实践[J].新课程,2022(40):196-197.
[2]高莹.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以“千米和吨”为例[J].理科爱好者,2022(05):193-195.
[3]周占华.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方法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2(38):124-125.
[4]熊梅.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方式分析[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五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四).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五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四),2022:819-821.
[5]尚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初探[J].小学生(中旬刊),2022(10):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