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苗族刺绣的发展与文化传承
摘要:苗族刺绣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古老而又传统的少数民族手艺,大多以女性传承和操作为主,主要制作方法是用彩色丝线将各式各样的精美图案刺绣在服饰上,和苗族银饰搭配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苗族女性的盛装,它是苗族妇女在生活中勤劳智慧结晶的体现。但随着时代发展,苗族刺绣的发展与文化传承受到了外界的不小影响,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的传承与发展苗族刺绣文化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审美艺术、时代价值、继承、创新发展
一、苗族刺绣的来源过程及变迁历史
(一)苗族刺绣产生的原因及神话传说
苗族为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湖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少数民族聚集较多的地区。苗族刺绣产生的历史渊源非常久远,早在古远的唐朝时期,一些古老的民族就开始在服装上刺绣一些花鸟鱼虫的图案,明朝时期开始把彩线用于刺绣上,清朝后面不断发展传承,直至今日。
要说苗族刺绣究竟起源于何时,史料也不能给出确切的结论和答复。据说苗族刺绣艺术,最初与古代蛮夷一族的雕题文身习俗有一定的关系。有文献曾记载,“越俗断发文身,以避蛟龙之害,故刻其肌,以丹青涅之”。①意思就是说,古人为了避免遭受野兽猛兽的袭击,于是将它们的图案用丹青刻画在其肌肤上,起到一种保护和防护自身的作用。这是刺绣最开始来源的传说,后面刺绣逐渐从一种防护艺术变成了现在的装饰审美艺术,并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增添新的活力,沿用至今。
(二)苗族刺绣的变迁过程及历史
苗族刺绣的变迁过程,我觉得大致经历了审美、实用、记录、纹化四个阶段。苗族刺绣最初的作用是审美价值。传说在远古的母系氏族时代,一男子因得不到女性的青睐,于是受到了求偶锦鸡的启发,用彩色丝线缝制精美的衣服穿在身上,并一展歌喉,最终赢得了姑娘的芳心。这件事就说明了,早在远古的母系氏族时代,苗族刺绣的作用主要是审美价值。
第二阶段是苗族刺绣逐渐地实用化。从远古的蚩尤、炎帝黄帝时代开始,古老的苗族就一直处于战争状态,这时开始苗族刺绣就逐渐的实用化。此后,苗族刺绣逐渐平常化,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频繁的看见它的身影。第三阶段是记录作用,例如迁徙等,用刺绣将所遇山所遇河所遇一切值得记录的事物刻录在衣服上,起到记录的功能,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文字的作用。
最后一个阶段是纹化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人们将刺绣当做艺术作品来完成,苗族的姑娘从记事起就开始和年长的妇女学习刺绣技术,不同的绣片在每个人手里都有不同制作方法,各种想法汇集在一起就成了多彩的苗族刺绣纹化,“纹化”和“文化”同音,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刺绣文化了。
二、苗族刺绣的文化传承及艺术审美价值
(一)苗族刺绣具有现代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苗族刺绣纹路造型多样,不仅有自然山水花鸟鱼虫等图案,也有文字等式样。苗族姑娘在刺绣的过程中运用赋比兴等手法,将个人情感融入刺绣中,以表达自身情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己的远大抱负等,赋予了苗族刺绣巨大的能量。这种力量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舍弃,相反的是它会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吸取时代精华,变得越来越好。它既有对生活的描写也有对生活的祝愿,符合人们现代的各式各样的生活需求和体现,所以可以说苗族刺绣具有现代的审美价值。
在实用价值方面,湘西苗族的十字挑花技术,在刺绣的艺术范围领域内占领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刺绣的挑花技术是苗族刺绣的一大民族的独有艺术特色。挑花技术一般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各少数民族中比较常见,主要有十字绣、平挑和斜挑中比较常见,挑花技术比较严谨,更能体现民族精神和图腾崇拜等。除此之外,苗族刺绣还有另外十一种技术。第一种是破线秀、第二种是辫绣,以及邹绣、锡绣、平绣、缠绣、贴布绣、割花、挑织、蜡染、枫香染。种种不同的绣法就构成了苗族刺绣的独特艺术特色,其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不可估量。
(三)苗族刺绣具有独特的纹路样式
苗族刺绣的纹路样式各不相同,每个地方的苗族由于地域、自然条件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使其刺绣的纹路样式也不同。苗绣图案纹样的构成形式大致可归纳为抽象化构成、复合化构成和随意性构成。②它纹路式样的不同会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主要的纹路符号有圆形纹、锯齿纹、线形纹和叶形纹,几种不同的纹路样式构成了苗族刺绣独特的纹路样式。首先是圆形纹,它是苗族刺绣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示符号,人的眼睛,花朵上面的花蕊,各种各样的圆形图案等都可以用圆形纹来装饰和表达,圆形的大小方向及摆放的位置等,都会营造不同的效果。第二种是线形纹,主要手法是勾勒,许多花根花茎等都是用线勾勒出来的,不同粗细的针线便能营造不同的视觉效果。第三个是叶形纹,顾名思义叶形纹就是纹路和树叶相似的纹路样式,它的勾勒能够增加刺绣的真实感,使刺绣更加生动逼真。最后一种是锯齿纹,它与三角形组成的纹路样式接近,属于几何图形,一般用于缝制衣服的领口袖口和裤脚口,是一种独特的纹路样式有着独特的纹路效果,穿戴在身上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品。苗族刺绣各种独特的纹路样式掺杂在一起构成了它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效果,让人十分震撼。
三、苗族刺绣的传承方式和影响
(一)服饰为主要形式及传播载体
古老的苗族一族,长期处于迁徙的社会状态,因而没有固定的能够代表本民族的文字去记录本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迁徙状态,但值得赞扬的是,苗族一族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记录,服饰起了代替作用。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文字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苗族自身的文化、情感、宗教以及社会生活等,苗族绣女通过自身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将其通过刺绣记录在服饰上,去传承本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本民族灵魂一直存活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不被历史所湮没。
(二)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影响深远
苗族刺绣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社会发展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熠熠生辉的见证,它的存在也代表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存在历史的见证,其的作用可体现在苗族文化内涵丰富,具有艺术性、实用性、审美性的特征,在当代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对于丰富文化多样性,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增强国家软实力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随着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大家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生产生活的物品要求也有了不同的变化,人们更加追求高品质高生活的生产生活物品,苗族刺绣的传承方式和生存现状也应该得到改革和更新。
着眼于现实,如何正确的传承与发展苗族刺绣文化,则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想法。首先应该不忘初心在继承传统的苗族刺绣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文化艺术,将两者相结合促进刺绣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融入现代元素,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进程。其次,国家和政府应当给苗族刺绣的现代化发展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举办苗族刺绣和银饰的展览鉴赏活动,让省内知名企业和技艺高超精湛的新老艺人出席相应活动,为苗族刺绣的国际旅游发展前景提供庞大的国际市场,为促进苗族刺绣的产业化商业化发展提供现实保障。因此,传承和发展苗族刺绣文化不应该拘泥于传统的方法,更多的应该与现实相结合,积极汲取现实中的优秀部分,在继承的基础上融合发展,使其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
四、结语
苗族刺绣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千家庭中的优秀一员,它历经几千年但经久不衰,它从远古时代至今,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和成长轨迹,它在历史长河中所保存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对于丰富我国的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时代意义,它的纹路、绣法、针线、符号等精美绝伦又独一无二,是苗族一族智慧结晶和勤劳勇敢的体现,因此对于这种独特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去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礼记·王制》疏曰
[2] 罗毅.浅谈苗族刺绣的发展和文化传承.2011.1.7.网络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