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平县花腰傣“猫猫舞”探析
摘要:云南是多民族的省份,拥有着多种多样的民族特色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资源的不断开发,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新平县花腰傣“猫猫舞”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作为一种古老、独特的民间文化形式,是花腰傣中一种比较有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同时带有祭祀性的古老傩舞。“猫猫舞”如同盛行于中原一带的傩舞、傩戏一样,源于傣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信仰,为花腰傣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是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傣族民间舞蹈。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飞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猫猫舞”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始终坚守着自身独有的文化内涵。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提升“猫猫舞”的知名度,加深花腰傣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民族村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平县;花腰傣;猫猫舞
一、花腰傣“猫猫舞”概述
(一)“猫猫舞”的历史起源
新平县花腰傣“猫猫舞”源流久远,起源于花腰傣远古的图腾崇拜,在表演形式和内容上具有很明显的远古傩舞特征。是世辈花腰傣千古传承的傩仪式中的民间舞蹈在现实生活中的存续。
花腰傣“猫猫舞”,就是远古的花腰傣先民借助所崇拜的虎神的力量,驱逐邪鬼恶神,形成特定的祭祀礼仪活动,具有民间傩祭、傩舞风格的独特舞蹈——“猫猫舞”。
(二)宗教信仰
花腰傣信仰原始宗教。新平花腰傣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魂,都在特定的神灵庇护下生息繁衍,仅人就有 “三十魂,九十魄 ”的说法。这种万物有灵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鬼崇拜,而其中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鬼崇拜最为突出。”[]
二、花腰傣“猫猫舞”风格特征
新平县花腰傣“猫猫舞”有着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气息,具有纯正的民族风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猫猫舞”表演主要以虎为主,和傣族民间武术相结合。虎在“猫猫舞”表演中作为英雄的形象,在花腰傣人意识里作为驱赶疫鬼、避灾纳吉的神灵,具有崇高的地位。其动作古朴、粗犷、原始、神秘。“猫猫舞”的套路舞蹈足有32套,但因受到历史变迁的影响,已有4套流失。
(一)粗狂有力,激越奔放
花腰傣“猫猫舞”在舞蹈套路中,它的动作形象庄重,动作稳健,显得粗犷豪迈。在表演时与较多的武术形式相结合,用精湛的武术表演技巧,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的效果。舞蹈套路更多展现的是“窝奢”(领头人)、老虎表演者、“变西龙[]”、“变西罕[]”的战斗。同时,粗犷有力、激越奔放的风格特征,体现出了花腰傣人民坚毅劲拔的内在气质。
(二)张驰相间,刚柔并济
花腰傣“猫猫舞”作为民间舞蹈艺术。在每个舞蹈套路的结构上,都采用了松紧交错,刚柔并济的手法。遇到轻缓的独舞时,会用紧凑的动作体现出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匠心独具。这种张驰相间,刚柔并济的风格特征,恰好与花腰傣柔美的个性风格,融为了一体。
(三)模拟逼真,舞中夹戏
花腰傣“猫猫舞”多以模仿为主,模仿动物习性是“猫猫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各种动物的形象和习性不同,但是模仿的动作,却都能与整个“猫猫舞”的基本动作和风格特征一致,使动物的完美形象升华,赋予动物以拟人化的情感,使观者深受感动。
三、花腰傣“猫猫舞”表演场域
(一)年节场域
每年的正月初二初三,新平县花腰傣的“猫猫舞”队伍会在春节期间进行表演。表演者们从村头到村尾,或是从村尾到村头,每家每户的门前都要去跳,都要经过村寨的每一个角落。寓意为家里和家门前的邪恶鬼神都被驱逐出去了。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到十五的“赶花街”,是花腰傣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猫猫舞”会参加花街节巡街表演。
(二)祭祀活动场域
每年的农历初四或初五,花腰傣人都会举行“扫寨子”祭祀活动,其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安康。扫寨子活动由一个“雅摩”和村子里专管祭祀的人共同主持。,活动结束后,全寨人到寨子外面支锅搭灶、杀狗宰羊,备足米酒、好菜,燃起篝火,在一起共进晚餐,共同娱乐。
(三)婚丧场域
花腰傣“猫猫舞”队伍参加丧葬活动需要提前一天到死者家里,跳“猫猫舞”时以唢呐吹奏和大鼓、钹锣的伴奏渲染气氛。整个活动表现了娱尸的原始习俗。
花腰傣“猫猫舞”队伍参与婚嫁活动是由娶方邀请参加的。“猫猫舞”参加办喜事的表演,其目的只是为了渲染婚礼气氛。让婚礼加上民族习俗,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氛围。
四、花腰傣“猫猫舞”艺术价值
新平县花腰傣“猫猫舞”,作为一种富有地域特色的古老傩舞,在长期的传承、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民间傩舞。具有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艺术学等诸多方面的价值。
(一)文化价值
新平县花腰傣“猫猫舞”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傩舞,反映出的内容主题,都显示了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也彰显了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价值。花腰傣“猫猫舞”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让非遗进入校园。通过在校舞蹈实践课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了解和学习,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审美价值
作为傣族民间一种古老的傩舞,“猫猫舞”也如同其他地方的傩舞一样,是远古时期花腰傣先民的舞蹈艺术。着力于人物的塑造,突出人物性格的表现,是新平花腰傣“猫猫舞”的特点。花腰傣“猫猫舞”应被继承其精髓,传承其神韵。
(三)欣赏价值
新平县花腰傣“猫猫舞”有着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富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同时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所以,我们应在传承的同时,保护好它,提升人们对花腰傣“猫猫舞”的欣赏价值。
结语
笔者从花腰傣“猫猫舞”的起源、风格特征、表演场域、艺术价值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并对其进行归类整理和深层解读。
花腰傣“猫猫舞”起源于远古的图腾崇拜,具有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是“猫猫舞”独有的民族特色。“猫猫舞”和傣族民间武术相结合,形成了独有的风格独特。“猫猫舞”与花腰傣习俗相互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但当地花腰傣的民俗活动减少,人们对“猫猫舞”的认识逐渐模糊,甚至面临流失。为了让“猫猫舞”能够“重出江湖”,在新时代下,我们应该提高人们对花腰傣“猫猫舞”的认识,增强“猫猫舞”的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更直观的了解“猫猫舞”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孔天平;陈兰;杨晓梅;白乙武;李文祥;白剑;陈继宏.新平傣族虎头舞[M].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2021:69~77.
[2]蒋晓雯.新平县戛洒镇新鱼塘村花腰傣传统舞蹈猫猫舞的变迁研究[C].云南大学,2016,05:10~58.
[3]余贞凯;王志明;唐文坤.民族村寨变迁视域下的花腰傣猫猫舞文化功能的演变[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05):73~76.
注释:
[1] 柯贤和:《新平花腰傣原始宗教信仰及变迁——以大沐浴村花腰傣信仰为例》,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2010年8月7日,第25页
[2] 傣语,男魔鬼的意思
[3] 傣语,女魔鬼的意思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昆明文理学院(原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校级课程思政重点项目《中国舞蹈史》项目编号:2020KCSZZD02
作者简介:
刀一洹(2000年2月)性别:女,民族:傣族,籍贯:云南省玉溪市,学历:本科,职称:无,研究方向:舞蹈文化。
马志萍,出生年月:1989年2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云南省德宏州,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舞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