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标下古诗词歌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教学探索

杜小可
  
科创媒体号
2023年14期
宁夏师范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 756000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记载着人类文明发展史,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结晶。弘扬古诗词文化要从小学生抓起,古诗词歌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当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欣赏、演唱更多的优秀古诗词歌曲,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然而古诗词歌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却未能充分发挥其价值,因此笔者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从而提出一些有效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古诗词歌曲;小学音乐

2022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中国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课程内容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古诗词歌曲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古诗词歌曲教学,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一、古诗词歌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古诗词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同学们要多背诵优秀的古诗词,长大后才能文思泉涌”。音乐课程应该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将大量的古诗词歌曲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激发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古诗词文化,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断的传承下去。

(二)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小学音乐课的实施与质量评价等都是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开展的,2022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改为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在小学课程目标中提到了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课程内容要求方面也提到了“结合童谣、诗词、童话故事等,运用演唱、演奏、声势、律动、舞蹈等表现形式,进行创意表演”。因此,古诗词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够丰富小学生音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理解更多的优秀古诗词文化。将古诗词引入小学音乐课堂,实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加强了学科间的融合

古诗词歌曲作为文学和音乐相互融合与碰撞产生的产物,加强了语文学科与音乐学科的融合。在音乐课堂中演唱语文课学过的古诗词能够加深理解,起到了巩固与复习的效果,还能够使孩子们积累文学语言,增强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同时也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整合,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古诗词歌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部分学校开始将大量的古诗词歌曲融入到小学课堂中,打造学校的特色教学。也有较多的音乐教师会对古诗词进兴编创,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引领学生领悟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但是也有部分课堂追求形式和表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小学音乐课本中古诗词歌曲数量少

教育部2013年审定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中,古诗词歌曲只有7篇,还有一个以古诗词音乐为重点内容的单元,六年级的音乐教材中没有古诗词歌曲。总体来说,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古诗词歌曲的数量还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对小学的各个阶段学习传统优秀文华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音乐教材中没有增加和渗透相关内容,因此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这方面的知识也会涉及很少。

(二)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音乐教学中难以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古诗词歌曲教学中,不应只局限于学唱和欣赏两种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创编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学生选择喜欢的古诗词,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创编歌曲。高年级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乐曲的创编,低年级的也可以进行简单的节奏与动作创编。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爱动、爱玩,如果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学唱古诗词歌曲,没有更多的参与感,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渐渐的磨灭。

(三)古诗词歌曲的学习停留在表面

在音乐课堂中学习古诗词歌曲不能仅仅的停留在表面,只是会唱,更重要的是真正的理解这首古诗词的意思。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演唱与欣赏,往往会忽视这首古诗词的内涵以及对塑造学生的重要作用。没有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学生演唱时就会把握不住演唱的情感方向。2022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强调小学阶段在音乐体验中焕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想法。新课标中所提到的需要我们在课堂中一步一步的落实,一步一步的深入。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师关注更多的是音乐元素与音乐知识,对于音乐课堂中所要达到的效果是远远不足的,减弱了古诗词歌曲对小学生教育价值。

三、新课标下古诗词歌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教学探索

(一)合理的选择古诗词歌曲

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选择。小学的不同阶段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因此一二年级和五六年级所学的古诗词歌曲肯定也是不同的。低年级阶段可以选择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咏鹅》《春眠不觉晓》。高年级阶段的学生相对来说可以选取的古诗词范围更大一些,思想教育价值方面更突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古诗词歌曲,发挥出古诗词歌曲最大的育人价值。

其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最先考虑的是在语文教科书上的古诗词,学生会更加熟悉,理解的更透彻,用音乐表现出来才会更有意义。古诗词表达的感情是多方面的,有爱情、爱国、思乡、友谊、坚持等,在小学阶段在选择歌曲时就要选择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耳熟能详的一些古诗词。能够引起学生思考和教育意义的。可以通过“经典咏流传”、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乐歌》,挖掘更多的古诗词文化。学校与音乐教师根据多种因素可以制定校本课程,对一到六年级学习哪些古诗词歌曲进行规划。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很好的巩固语文课学习过的文学知识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创新教学思路

音乐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探索古诗词在音乐教学中的多种教学模式。音乐教师要不断的创新,转变教学思路,以学生为主体,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合唱的形式进行古诗词歌曲教学,不仅能够达到合唱的效果,增强团队精神,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采用情境表演的形式进行古诗词歌曲教学,通过教师讲解古诗词所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感情,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加入一些道具和服饰。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采用学生创编的形式进行古诗词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学习过的音乐基础知识进行简单创编,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

(三)深层次学习古诗词歌曲

唱好一首古诗词歌曲最重要的一步是了解古诗词的大意,往往这一步也是音乐教师经常忽略的一部分。古诗词与其他歌曲不同,不了解古诗词的意思在歌词中读不懂,需要对歌词深入的了解才能完整的表达情感。首先反复有情感的朗诵歌词,朗诵与演唱的前提都是了解古诗词大意,带入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达。多开展古诗词经典朗诵,加以配乐,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音乐教师加强与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在同样学习古诗词时,音乐课与语文课可以紧挨着,相连接。语文课学习的理论知识更多,接着上一节音乐课,既有了语文课学过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在音乐课体验一种新的形式,并起到巩固加深学习的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肯定了古诗词歌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彰显了古诗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要从小增强学生的保护传统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伟大爱国情怀。音乐教师应当肩负起责任,不断探索古诗词歌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路径,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源源不断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李宏斌. 古诗词引入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1.

[2]张海云. 小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歌曲的意义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20.

[3]郭佳. 古诗词歌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9.

[4]熊洁. 古诗词歌曲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