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刍议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翻译研究现状

阿孜古丽 加马尔 麦迪乃姆 库尔班江
  
科创媒体号
2023年14期
伊犁广播电视台 新疆伊犁 835000

摘要: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翻译政策的颁布和引导是我国语言服务和关注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少数民族语言翻译一直是我国语言翻译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历年来有关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博士论文和期刊论文情况,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 翻译研究 现状

一、前言

翻译政策与一国的语言政策密切相关,翻译是与语言相关的活动,如中国与外国语言之间的互译,中国与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互译。中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包含少数民族55个。我国拥有的55个少数民族,在这些民族之间的社会生活、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中,翻译无疑起着桥梁作用,由此形成了丰富的各民族语言互译的实践。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有53种,其中25种少数民族语言之间只存在口头沟通,不存在书面表达。加强国家通用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互译,推广且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可以确保党和政府政策的正确传达,而且可以加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团结和自信,这对整个国家的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的博士论文

对2002-2022年博士论文进行统计,发现博士论文总数超过1000篇,但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博士论文不到50篇,且每年的数量并没有呈上升趋势,这说明近20年来博士阶段的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工作并没有受到重视。且这些关于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博士论文大部分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其余来自内蒙古大学等民族大学,这说明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高层次研究主要是与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直接相关的大学进行的[1]。

这些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博士论文,涉及到少数民族语言学、藏学及俄语语言学领域,其中有近60%的论文来自于少数民族语言学,这说明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主要来自少数民族语言专业,也反映了国家在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交流及扩大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服务作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三、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的期刊论文

在中国知网检索到的1913篇相关结果中,仅有372篇期刊论文是针对性地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近二十年来,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翻译情况总体呈上升趋势,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期刊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自2009年以来,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研究期刊如雨后春笋一般大幅度增长起来,这表明少数民族语言翻译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这些期刊更加贴近少数民族的生活,促进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发展,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进步,维护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团结稳定,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和谐社会的建设。长期以来,许多研究者运用社会符合学等理论来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工作,这让我们突破了长期以来只是就事论事的局面,改善了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现状,为实践研究带来了重要的现实意义[2]。

四、当代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现状

博士论文及期刊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某一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或某一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近年来博士论文和期刊论文的选题来看,少数民族题材(包括少数民族语言和翻译问题)一直受到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新疆部分地区群众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部分人无法正常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基本的沟通交流。在新疆部分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一项既利于当前又利于长远的工作。下面将对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

(一)缺乏少数民族语言的翻译工作人才

在大多数地区,民族语言的翻译工作还不能受到有效的关注,我国翻译人才数量在逐渐流失。尽管近些年来国家对翻译研究人员采取了相对应的扶持政策,但是能够有效承担起翻译研究工作的人才仍然不足。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应从国家政策入手,建立健全的少数民族语言翻译体系,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大政策的支持和财政的投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少数民族语言翻译领域高素质且高水平的翻译人才[3]。

(二)我国民族语言翻译工作中的科学建设及理论性研究相对滞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翻译工作跨专业的协作性和多样性较为薄弱,相关学术体系的框架还不完善,这些都将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翻译研究产生负面影响。民族语言翻译基础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广阔的前景。当前,在新疆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在中华民族内部形成强烈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和前提,有助于共享人类非凡的文明成果,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深度交流与融合。

(三)新疆部分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度不够高

首先,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不意味着忽视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而是要建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和谐共处、功能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其次,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促进各民族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新疆的少数民族成员不管从事什么产业,只要掌握了全国通用语言文字,将会有更多的个人发展机遇。同时,我国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有助于资本、人力、科技等各类产业要素的引进,也有助于社会经济活动与商业信息的传递,推动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的发展。最后,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成为新疆人民积极参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途径。少数民族了解我国通用语言文字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文化常识,对增加民族在二、三产的劳动力比重及加入现代社会必不可少。

五、结束语

民族语言翻译工作是一种跨文化及跨民族的交流手段,开展此工作需要熟悉翻译学、语言学和人类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如果有相应的政策保障和人力资源,民族语言翻译工作便可顺利开展。中国将大力推广和完善使用少数民族通用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尤其是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的传承与发扬,维护和鼓励各民族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不断促进我国各个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发展[4]。

参考文献:

[1]巴尔古丽·哈力力.少数民族语言的翻译研究现状[J].电视指南,2017(21):223.

[2]穆雷.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现状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01):130-140+161.

[3]得力巴尔·木哈买提.刍议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翻译研究现状[J].新课程(小学版),2015,(09):242.

[4]白艳.试论新时期的民族语文翻译现状与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27):206-20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