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积分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高玉珠 李玉童
  
科创媒体号
2023年14期
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山东滨州 256200

摘要:对于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落实有关政策要求,不断创新班级管理方法,提升班级管理实效。积分制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班级管理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积分为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自律、自理能力,促进学生成长,符合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小学班主任应该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在班级管理中引入应用积分制,具体而言,应该确保师生共识,建立科学制度,要注意坚持原则,共同督促落实,还要采取积分激励,助力学生成长,实践证明运用积分制可以显著提高班级管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积分制;应用

引言

新时期的小学班级管理强调要坚持以生为本,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提升班级管理实效,有效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新时期的育人目标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此背景下,“积分制”这种新的班级管理教育方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逐渐被应用,相对于传统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积分制”不仅能够减轻班主任的管理压力,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1 积分制对于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一般是依靠班主任的“强制力”,或者是班主任“命令式”“呵斥式”的管理模式,学生更多是迫于班主任的压力表现出了服从,但是在内心并没有接受,这样的班级管理是低效的,并且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通过实施“积分制”班级管理,就是通过结合班级管理各方面的基本要求,确立一种积分分数制度,根据学生表现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分数的加减,最后以周或者是月、学期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律、自理能力。即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自主安排个人事务的能力,从而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得到成长。在“积分制”班级管理模式下,师生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成为督促的“裁判员”,学生则成为个个争先的“运动员”,学生的内在潜能容易被激发出来,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也有很大的帮助,完全契合新时期德育工作开展的要求[1]。

2 积分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师生共识,建立科学制度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师生之间达成教育的共识,才能够实现教育的一致性,所有师生才能够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这样班集体的凝聚力才会增强。因此,应用“积分制”来进行小学班级管理,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制度建设上达成一致,特别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遵守相关的制度要求[2]。例如,以“我为班级献策”为主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需求和努力方向来投入“积分制”下的规章制度的建设中,可以从班级管理的常规工作着手,如纪律、学习、劳动、作业、活动等角度着手,立足于小学成长需求和《中小学行为规范》的要求来制订具体的加减分数标准。从小学生的特点来说,最初的内容不宜过细,且要以加分也就是积累为主,而在减分上更多的是针对原则性的问题,如严重的纪律问题、出勤问题。在基本完成规划的基础上,由全班学生逐条进行研讨和表决,要从民主的角度出发,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通过后形成全班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为了表明其地位,最后可以召开专门的学习制度深化认识的主题班会,并且把制度打印张贴出来,给“积分制”的实施提供制度依据。

2.2坚持原则,共同督促落实

在应用积分制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时,教师一定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同时,也要做好日常的监督,因为实施积分制的目的就是要给学生动力,实现学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样才能够真正成长起来。所以,在实施“积分制”管理小学班级时,坚持原则,有效落实是发挥其效能的关键,这也是锻炼学生、督促和教育学生成长的过程[3]。日常的督促与统计不能完全依赖教师,否则管理效果会打折扣,教师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把固定监督和流动监督结合起来,也就是成立3-5人固定负责监督的学生团队,负责每天情况的登记、汇总,同时也实行“值日班长制”,要求班级中每一名同学轮流负责每日“积分”的监督,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生在担任此项工作时,也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这对学生是最好的锻炼。在学生监督的同时,最好也鼓励学生参与到每日班级工作的点评中来,这也是对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

2.3积分激励,助力学生成长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适应学校新环境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烈,自尊心也越来越强,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因此在实施“积分制”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每周的表现进行汇总之外,还可以通过发放奖励卡,三张奖励卡可以给学生兑换一朵奖励红花,张贴到班级每一名学生的积分表上,這会给学生一定的荣誉上的刺激,使学生意识到只有按照要求做好自己,才可能获得更多的红花表彰。同时,利用好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进行“积分兑换”,这时兑换的就是一些小小的物质奖励,如期中、期末时给学生发奖状和一些学习用品,像铅笔、橡皮、尺子、作业本,使学生感受到付出带来的收获。必要的话还可以送给学生一段激励、表扬的话语,给学生以自信心。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切实发挥激励的作用,在表彰学生时尽量要面向全体学生,可以根据其个体差异有变化,但是最好不要错过每一名学生,以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才能够实现全班学生的共同成长[4]。

结语

总之,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积分制”,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要求和育人方向,有利于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内驱力,发挥内外因的共同作用,班主任需要对积分制的应用进行积极研究,在班级管理实施过程,真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管理、乐于奉献,在班级中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进班集体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贺茹.“积分制”模式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现状及对策[J].才智,2020(09):117.

[2]黄德志.“积分制”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的实效性[J].知识文库,2020(10):72.

[3]马海燕.“积分制”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的实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9(09):65-66.

[4]张林.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0(10):1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