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相关策略研究
摘要:怎样切实地实施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是当前高中教育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有效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体现出生活与心理健康教学的紧密联系,还能体现心理健康知识应用在生活中的价值。可见,在高中时段开展心理健康有效教学,创新教学途径和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事例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将教学场景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从当前高中生的相关心理问题入手,给出相关教学策略。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情感问题
高中生身心发展迅速,对感情的憧憬愈加强烈。在高中学习生活中,许多高中生都会有懵懂的爱情憧憬,希望体验校园恋爱。但是由于高中生思想发育不完善,情感处理方式不得当,就会出现很严重的“恋爱事故”。另外,这种早恋不只是影响学生学习,还会影响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影响家长与孩子的感情[1]。同时,不只爱情问题影响严重,与同学之间的友情、师生之间的师生情谊处理不当,也是影响高中生学习情感体验的重要原因。
(二)家庭问题
高中生除了在学校学习之外,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和父母相处,所以很容易出现家庭上的矛盾,让高中生感觉压力倍增。同时,由于原生家庭的影响,贫困、单亲、孤儿、留守等家庭问题会给高中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关爱管教职能,很多高中生就养成了孤僻、冷漠、暴躁的性格。并且在与同学、家长、老师的沟通中经常会出现矛盾,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此外,家庭问题还会造成学生极端心理的出现,引发严重的学生极端事故。
(三)学习压力问题
当前高中生的学习仍然较为繁重,学生又处在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往往会因为生活或者学习中的小事而怀疑自我,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很严重的心理问题。而且学生学习压力大,课业繁重,一些学生将考试视为一种负担,有时甚至害怕考试。每次考试都会产生严重的排斥反应,产生心理焦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可能没有良好的学习复习方法,就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考试结果不理想,产生失眠、精神焦虑等情况。
二、高中教师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
高中教师在讲解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引用相关的生活事例,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中的思想内容。通过教材和生活实例,实现对生活化教学的诠释,完成教学方式的创新[2]。例如,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管理好自身的情绪。比如教师可以收集学生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考试考砸导致心情不好;天气不好导致人心情阴郁等,此时学生就会自动带入问题场景,想象自己面临这种情况该如何调节心情,通过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就会明白纾解难过的方法有多种。
(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寻找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点的视频、图片、电影等等,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达到教学的目的。另外,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还能整合学生生活中遇见的有关教学的场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方式呈现出来,既易于教师的讲解,又能让课堂生动起来。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美丽人生》等,让学生在看电影的娱乐中,学到有用的心理健康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在题干中增加影视人物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熟知的故事背景做题干,就能拉近学生与心理健康的距离,实现心理健康有效的教学目标。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自我调节。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定的自我调节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处理一般的心理问题[3]。例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人际关系,教师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开设“如何处理与父母、朋友、陌生人的关系”等专题教育内容,通过带领学生好好了解这些,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如教师如果想帮助减轻学生学习和生活压力,还可以用“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人生理念去帮助学生认识到完成一件事有很多方法。如果发现这种方法行不通,就应该及时选择其他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无意识地建立起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态度。
(四)通过倾诉减轻心理负担
高中生在面对严重的心理问题,常常会产生倾诉欲望。这种倾诉不仅能让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还能利用倾诉,凭借着旁观者的通透思想,解决棘手的问题。而倾诉的对象就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是同学、朋友,还可以是教师。不仅是因为教师人生阅历丰富,拥有资深的心理问题处理经验,还可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相应的学习调整,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优化,解决心理问题。另外,高中生还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倾诉纾解方式,例如通过各种匿名的树洞形式,将自己的心理问题都扔向树洞,缓解心理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五)积极进行家校合作,进行心理引导
家校合作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一环。除了在学校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之外,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家和家人度过的,所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就更为重要和关键了。所以家长在生活中也要给孩子灌输心理健康的理念,鼓励孩子直面心理问题。另外,教师也要和家长多沟通,利用家长会,家访等众多形式对孩子的情况进行说明,与家长共同探讨更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正是因为高中生年龄较小,可塑性强,所以家长和教师才要更加谨慎,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学生沐浴在和谐和温暖之光下。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将心理健康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以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为基础,创造一种以情感为导向的学习体验过程。设施有效的教学情境帮助他们理解心理健康问题,参与简单的心理健康思想活动,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利.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策略研究[J]. 新一代:理论版,2021(12):2.
[2]贵淑萍. 中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 下一代,2020(7):1.
[3]王漫漫.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 教育界,2020(21):2.
[4]黄丽珍. 如何做好农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