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探究新课标思想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新课标思想强调学生主体性和探究性学习,并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这一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变得尤为重要,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依据新课标思想,探索实验教学新路径。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新课标的实施使得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着从“知识传授”向“探究型学习”转变的任务。在新课标思想的引领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操作技能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1.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验频率低。实验频率的不足限制了学生对生物概念的深入理解。生物实验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观察来感知生命现象的重要途径。然而,实验频率少导致学生与实际操作和现象观察的机会减少,无法真正深入理解生物概念。学生只能依靠书本知识,难以形成准确的直观印象和深刻的认知。
实验课程单一的问题。实验课程单一限制了学生对生物学多样性的认知。生物学作为一门复杂而多样的科学学科,应该包含各种不同领域和主题的实验。然而,实验课程单一导致学生只接触到有限的实验内容,无法全面了解生物学领域的多样性和广度。这也限制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的培养。
2.新课标思想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2.1 培养实践探究能力
在新课标思想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实践探究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主动参与并深入探索科学现象及其背后的规律。这种实践探究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构建知识、巩固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为案例来说明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在这个实验中,教师可以以鲜竹叶与洋葱鳞茎表皮细胞为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细胞结构比较。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已经制作好的鲜竹叶切片和洋葱鳞茎表皮切片的显微照片,激发学生对细胞结构的好奇和探究兴趣。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引导他们自己制作鲜竹叶和洋葱鳞茎表皮的切片,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例如调节显微镜的焦距、选择适当的倍率等。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探究能力。
2.2 促进合作交流
在新课标思想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应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合作交流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参与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并通过讨论和互动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以《观察心脏结构》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合作性实验任务:学生小组分别观察动物种类的心脏结构,由教师提供准备心脏标本,并进行观察。学生需要协作进行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在观察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心脏的外部形态,区分心脏的上下、左右,辨认与心脏连通的血管等。如此一来,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又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内,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各自负责一部分的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通过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可以相互启发、激发创意,并从不同视角来思考和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同时,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分享观察结果和思考,互相提出问题和建议,共同探索心脏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这样的合作交流模式不仅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协作能力。通过实践探究,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心脏结构的理解,而且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的能力。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并为他们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心脏学提供了坚实基础。
2.3 关注实际应用
在新课标思想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实际应用是指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光合作用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际应用性实验任务:“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速率的影响”。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光照强度下的植物样本,进行氧气产生速率的测量,并收集相关数据。然后,学生根据数据结果,分析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光合作用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将光合作用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还可以加深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科学推理能力。在实验分析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的光合作用知识应用于实际,通过收集数据、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探究光照强度与氧气产生速率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实际应用过程,学生能够加深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2.4培养创新思维
在新课标思想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新颖见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培养创新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发现和创新能力。
以《制作生态瓶》生物实验为例,在实验中,学生将一个透明的塑料瓶作为容器,按层次添加土壤、植物、昆虫或小动物等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在实施实验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构造,并提出问题:在一个封闭的生态瓶中,各种生物之间是如何相互依赖和影响的?接下来,学生将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假设,设计实验步骤和观察指标。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和记录生态瓶中的变化,例如植物的生长情况、昆虫或小动物的行为等。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学生可以发现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昆虫或小动物为植物传粉散播种子。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是否可以改变生态瓶中某一环节,来观察和研究其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解决问题的探究。
3.结语
新课标思想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实践和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设计、观察和数据分析等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提供了更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作为身处一线的生物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探索生物实验教学新路径,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优化生物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陈亚丽.注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J].文理导航(中旬),2019(04):65+67.
[2]王娇娇.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学探究类实验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