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二级学院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中的实践与探索研究
[摘 要]“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新形势下高校育人的重要场域和构建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抓手。作为高校教育试点工作之一,目前各高校已初步形成五类试点建设模式,初显成效,但还存在管理理念尚未达成共识、育人合力凝聚不够、育人举措尚需打造特色、建设成效亟待优化升级等现实问题。本文以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学生社区实践探索为例,尝试从二级学院的角度出发,分析二级学院作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其角色定位与优化策略,以进一步推动和完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
[关键词]二级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各地各高校纷纷实行“学分制”“大类培养”等人才教育改革机制的推进,“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的情况已然成为常态,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学生社区日渐成为学生除课堂教学之外交流互动最为经常、稳定的场所,成为高校重要的育人阵地之一。
本文拟从“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内涵出发,在梳理其发展历程、各高校建设实践模式、存在的现实困境等基础上,以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学生社区实践探索为例,尝试从二级学院的角度出发,分析二级学院作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其角色定位与优化策略,以进一步推动和完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
一、“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
传统的学生社区主要指在校大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的重要场域,兼具生活和管理的双重属性,是各高校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单元之一。
我国学生社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才逐步探索形成“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第一阶段,建国初期,我国高校学生社区主要参考苏联模式实行封闭化管理,社区管理主体单一仅为宿舍管理人员,只具备住宿的基本功能,育人功能基本没有。第二阶段: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精神文化需求逐步提高,社区德育功能初步显现。第三阶段:2000年以来,教育部对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不断重视,明确辅导员、宿舍和公寓管理人员、学生党员等等均为社区育人队伍,育人功能逐渐凸显[2]。第四阶段:自2019年以来,教育部通过稳抓政策指导、试点推进、过程管理、经验推广等基础性工作,持续推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逐步实现了从10所高校率先试点到31所高校集成探索,再到1447所高校积极参与建设的“三步迈进”,力争将学生社区打造成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3]。由此,学生社区的育人功能不断凸显,基本实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实践范式
目前全国各地各高校结合学校基本情况、现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机制,大致探索形成了五种育人模式:第一类是建设覆盖全员制住宿书院推进“一站式”社区建设,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重点将书院打造为学校的第二课堂;西安交通大学将书院作为学生管理单位,建设覆盖所有年级的学生社区并重点解决党建和思政的融入问题[4];第二类是将书院作为新生培养单位推进“一站式”社区建设,如浙江大学主要聚焦低年级本科学生社区建设,重点关注低、高年级的衔接、社区和院系的联动等问题;第三类是以社区功能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推进“一站式”社区建设,如厦门大学依托功能型党支部,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嵌入学生社区,致力于通过建立实体机构统筹社区建设提升整合效应。第四类是依托新校区建设一体化推进“一站式”社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如华南理工大学等[5]。第五类是基于老校区公寓现有设施、空间的再挖掘、再打造,嵌入式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如中国人民大学建有立德学生成长空间、品园之家等空间,努力将学生社区建设成为学生成长共同体、资源汇集地、交流互助园、励志加油站等。
三、“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管理理念有待进一步深化共识。
各试点高校虽然在机制上均已构建起了“党委统一领导部署,党政统筹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6],但在将学生社区作为育人重要阵地的理念上、重视程度上各有关部门尚未达成一致,体现在:一是高校部分育人主体倾向于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仅是学生工作队伍的工作内容,较少真正进驻到学生社区定期开展指导和宣讲活动,难以专业化、精细化、常态化地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发展[7]。二是在学生社区的管理上仍呈现出碎片化特征,高校领导管理层面以及各职能部门和院系虽有意识地将育人资源输入学生社区,但在资源的配置过程中,由于缺乏全局性统筹安排,各部门之间或是出现资源配置的真空区,或是出现重复性的叠加和浪费[8]。
(二)育人主体有待进一步汇聚合力。
一些高校虽已探索以多元主体共同管理的方式来取代传统的来取代传统单一主体的宿舍管理模式,但由于不同主体对学生社区建设理念尚未形成共识,协同管理合力尚未形成。体现在:一是部分高校的学生社区推广未充分结合各社区独特的特征及所入住学生的学院及专业背景特色,导致各类育人主体均在开展社区活动,但其吸引力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二是作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主体,部分大学生仍陷于被动参与社区活动,学生团体的力量发挥得还不够充分,学生主动性、自发性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的热情不高,深度、广度受限。
(三)育人举措有待进一步打造特色。
当前各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在党建引领、学风建设等方面下了大量的功夫,但在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方面融合不够,措施相对单一、有限;在围绕心理育人、组织育人等育人体系方面,部分高校“一站式”社区缺乏实质性的育人措施,感染力不足,吸引力不够,特色不足。由于没有相对高质量的学习、生活、交流互动的环境和条件,部分学生对社区的认知仍停留在“晚上休息的场所”,尚未对社区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认同和强烈的归属感、获得感。
(四)建设成效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
作为在学生宿舍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打造出的“一站式”学生社区虽承载了学生住宿、生活、学习、交流等综合性服务功能,但从高校现实情况看,社区提供服务的内容、形式及质量,尚无法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同时由于受资金、场地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限制,社区服务功能的优化升级又普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特别是部分老校区的社区建设,其推进更是缓慢,成效甚微。
四、二级学院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中的角色定位
在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过程中,二级学院作为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应找准角色定位,汇集力量下沉,着力打造校院两级相贯通、协调有效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努力将“一站式”学生社区积极打造成“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新平台、新阵地、新载体。具体体现在:
一是二级学院要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和培养计划,整合各方资源,实现育人资源互通,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化打造院系社区空间,将思政实践资源延伸到学科楼栋,在社区一线打造师生时时交流的互动课堂。
二是二级学院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以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为核心,以五育为载体,有效推动育人资源力量向社区集聚,让学业发展、就业指导、生涯规划、心理咨询等师生辅导团队常态化入驻学生社区,发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养劳的综合育人价值,使之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温馨家园。
五、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为抓手,以“会”乐有约活动为主轴,深入推进与党建引领、心灵成长、发展成才、传统文化及安全教育相约,不断助推学生社区焕发新活力。
(一)与党建引领有约,构建沉浸式社区育人体系。
注重践行一线规则。学院党委书记亲自参与“会”乐有约活动,与学生交流成长困惑,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成长道路;学院组织员详细解读党员发展细则和流程,激励学生积极追求进步;党委副书记定期在社区指导党员服务站的工作,先后举办“红色家书诵读会”“党的二十大读书学习报告会”等主题活动,强化社区政治引领和价值引导。此外,学院充分挖掘现有学生社区的公共物理空间,力争让社区每一面墙都能说话、可育人,以过道、楼梯间、公用平台为载体,开辟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观”、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等主题党建文化墙、文化长廊,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洗礼、受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二)与心灵成长有约,打造协同心理育人机制。
社区依靠学院的心理工作站和学生社团,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学生社区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聚焦学生大数据画像,充分发挥学生干部、楼栋干部及楼栋管理员等,织密“学校-学院-楼栋-班级-寝室”五级网络心理预警防护机制;特别关注女生宿舍的需求,启动了“守护春蕾,静待芳华”项目,先后策划了“关爱女生活出精彩”和“女生,你要如何乘风破浪”等成长主题活动,促进提高女大学生的适应能力。邀请专业心理专家进行学生干部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开设线上家长心理课堂等进一步协同家校合作心理育人机制。此外,社区专门打造特色休闲运动区,组织社区趣味运动会,旨在引导学生锻炼身体,愉悦心情。
(三)与发展成才有约,聚焦榜样引领提振信心。
社区始终坚守“服务+领航”的原则,倾力支持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深度挖掘多元化育人主体,定期邀请学院的专业课教师、职业指导师及优秀的校友亲临社区,为学生提供学业发展、学科竞赛和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组织“伴你‘职’行”职业发展个性化咨询、“有话‘职’说”职场分享会以及“优秀校友有话说”等活动,旨在分享经验、传递职场智慧。此外,精心挑选社区优秀学长学姐,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开展学业和就业经验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业和未来,并形成了诸如“学霸养成记”“就业经验分享”等系列报道成果。社区创造条件积极打造共享学习型社区,特设了“溢香斋”学生自习室公共学习空间,鼓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与传统文化有约,坚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举措。
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民族节日,社区都会以“中国式”的方式来庆祝,如在春分立蛋,端午节时包粽子、制作香包,中秋节品月饼、古风游园会,国庆节巧系中国结等,结合典故回溯、诗词赏析、趣味问答、手工制作等环节,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广受学生喜爱。同时,社区还以“四大名著”“四大发明”“五大戏曲”“文房四宝”“梅兰竹菊”为主题,打造了一系列传统文化墙,用传统之美点缀生活之美。
(五)与安全教育有约,多方协同助力打造平安社区。
社区依托“北一警钟”这一传统栏目来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设立了安全教育警示厅,利用消防宣传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特定时间节点,结合高校内频发的电信网络诈骗事件,以案例警示、主题专栏、知识竞答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安全教育活动。社区联动楼栋学生干部、宿管阿姨和辅导员,建立起日常安全巡查监督网。定期开展文明寝室评选活动,并不定期进行违规电器排查和卫生内务检查,以推动构建一个安全、文明的社区。
六、结语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平台建设,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学生治理体系更加系统、教育管理更加高效,学生参与度更高、获得感显著增强,取得较好成效,今后学院将进一步加大举措,不断深化社区育人实效,全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卓越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曙辉.高校思政工作如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N].郑州日报,2019-02-22(015).
[2]林冬冬,徐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育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01):90-93.
[3]用最温暖的关爱陪伴学生成长——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综述[DB/OL].http://www.jyb.cn/rmtzgjyb/202301/t20230130_2110995500.html
[4]吴杰.“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逻辑理路与比较路径[J].理论观察,2021,(11):102-105.
[5]史龙鳞.场域理论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基于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案例分析[J].高校辅导员,2021,(03):57-61.
[6]宋晓东,孙泽斌.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试点建设的机制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23,(02):40-42.
[7]王军华.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内生价值、现实挑战与突破进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2,(10):108-111.
[8]沈燕,吴昊,周海英.党建引领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探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6):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