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研究指出,现行教学中存在学生参与度低、师生互动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和评价体系偏向成绩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实施差异化教学、创设情境教学和运用多元评价的策略。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些策略在提升学生兴趣、参与度和综合素质方面的有效性。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纳多样化教学与评价方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以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氛围;营造策略
课堂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建和谐课堂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怎样创造一个好的课堂气氛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与解决的课题。文章在借鉴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论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氛围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积极性不足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氛围对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具有重要影响。当前部分课堂氛围较为严肃,缺乏互动与趣味性,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积极性不足。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课堂教学过于严肃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师生间缺少有效的交流现象严重。与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有关,许多教师仍然秉持着“权威型”的教学方式,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应该保持安静、认真听讲,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过于严肃[1]。
(三)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讲授法,整节课基本上是教师在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系统地传授知识,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减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一方面,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感到枯燥无味,对学习失去兴趣;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在语文能力上得不到进一步提高。一些教师仍然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认为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而学生只需要听从老师的教导就可以了。这种观念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不愿意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创造性思维不足、职业素质不高、不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等问题。这样就造成了课堂枯燥、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评价过于注重成绩,忽视学生情感需求
在教育实践中,有些老师过分重视考试结果,只把分数当作衡量学生成绩好坏的依据。在这种评估制度下,学生很有可能会受到精神上的压力,从而对学习感到恐惧[2]。许多家长将孩子的学习成绩视为骄傲,甚至将其与奖励和惩罚挂钩。这种做法容易使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过分追求分数,忽视自身情感需求。在长期的分数导向下,学生容易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过分关注成绩,忽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教育观念滞后。部分教师、家长和教育管理者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过分看重考试成绩。第二,评价体系单一。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考试成绩,缺乏全面、多元的评价标准。第三,教育竞争加剧。在激烈的教育竞争环境下,家长和教师容易将学习成绩视为关键因素,从而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策略
(一)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谜语和成语接龙等形式吸引学生的参与。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实际价值,进而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情境教学的运用,如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亲身体验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学习的乐趣。此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并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工具的应用,如课件、视频和音频的使用,也能为课堂增添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写作和朗诵等活动,不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二)注重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
注重师生互动和提高课堂参与度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通过展现亲切的态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尊重他们的人格,可以营造一个温馨、关怀的学习环境。创建一个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同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讨论,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求知欲和课堂参与度[3]。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游戏竞赛,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教师运用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有益的课外资源,丰富课堂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高效、有趣的课堂体验。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并实施差异化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宝贵的信息。分析学生在学科上的认知特点、学习方法和能力水平,有助于制定更加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科学设计教学目的和内容,确保每个学阶段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锻炼和提升。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宜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教学、组织小组讨论、开展课外活动等,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以此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潜力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师作为榜样,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更有效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创设情境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是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使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能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的真实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在课堂上开展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善于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他们的意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4]。此外,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和分享,同时在活动中提供必要的指导,确保合作学习有效进行。最后,重视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很重要。语文教学应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方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运用多元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运用多元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局限于单一的考试成绩,还包括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以及学生自评和他评,这样可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单单关注他们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品德、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全面、多角度的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引导他们朝着全面、和谐、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促进学生的自主评价,教师需要创设互动平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评价。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表现,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此外,加强评估反馈也十分关键。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估反馈,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三、案例分析
在《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了情境教学和游戏教学的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首先通过讲述一个有关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教师适时提供道具和布景,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内容,增加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还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狐狸和乌鸦的动作和神情,从而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的内容,还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在《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和小组讨论的策略,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思维能力。教师首先通过播放一段春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春天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变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指导,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建议,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春天的魅力,还提升了他们的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结束语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注重师生互动,实施差异化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育部门也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晓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82-83.
[2]陈燕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3),77-78.
[3]张丽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121-122.
[4]李金玉.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良好氛围的营造[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