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新五育并举,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借助APP实施“阳光体育”加强高校体育建设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查阅、线下调查、设想解决等方法,分析了现有高校体育建设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五育并举、全民健身”新情势下阳光体育运动加强高校体育建设的具体实施,在利用创建信息化教育平台“阳光体育”APP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做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加强高校体育建设。
关键词:新五育并举;全民健身;高校体育建设;高校阳光体育运动
0 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极为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坚强意志,激发青春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迈向建设体育强国。此前的文件也倡导“五育并举”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在后疫情时代,深化高校体育建设,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引入“阳光体育”线上教学和科学健身检测系统,结合互联网和BIM技术,强化了体育教学在“五育并举”中的关键地位,提高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可和关注。
1 高校体育建设现状的分析
1.1现有高校体育APP的缺陷
以校园乐跑、运动世界校园、unirun校园跑等高校运动APP为例,通过实际体验以及、走访调查、网络问卷调查等途径,发现一些现有APP的缺陷,如下:
1.1.1平台功能偏向矛盾严重,部分功能冗杂无用,拖累平台运用速度。多数APP的一些功能使用频率较低,而占用大量资源。经调查分析得知,仅有几项功能类型使用频率超过50%,分别为的跑步打卡、已跑里程、有效成绩。
1.1.2平台优化不足,运行较为卡顿或定位偏离。经调查问卷得知有83%的学生表示平台运行卡顿定位偏离、里程不准甚至无法使用等bug缺陷。
1.1.3教学效果差。许多高校学生缺乏自律,不愿意定期进行运动,对体育课态度较漠视。
1.2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运动的开展和学生实践的矛盾
1.2.1 学校体育运动宣传因管理者对其重要性认知不同而存在差异。当将阳光体育运动视为学校教育管理核心时,会全面宣传;若仅为体育教师职责,则仅限于他们;若视为可有可无,则不宣传。
1.2.2 由于学校缺乏有效的阳光体育运动措施,导致其实施不成熟,影响了系统性、规范性和高效性推进。某些高校持守旧态度,未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价值,仅将其看作政策任务。
1.2.3 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不符合新课程建议,仍以行政班教学为主,受场地和器材限制,以及学校领导不支持。
1.2.4 学校常安排容易组织、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低的课外活动形式,如跑步和广播操。相比之下,对师资、器材、设施有更高要求的形式。
(3)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
经查阅文献与线下调查访谈了解到,只有不到12%的学生掌握了日常体育运动健康相关的知识,有23%的学生表示了解相对模糊,其余学生并不清楚日常体育运动健康相关问题。这同样体现在大学生身体素质上,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亚健康状态,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体育运动活动的比例逐渐下降,其体质健康水平呈降低状态,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
2 “五育并举、全民健身”新情势下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实施
2.1强化体育组织领导,保障体育运动的进行
2.1.1坚持以德立人,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
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团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推进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德育、智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等环节融入体育教学课堂中,通过长期引导学生加深高校体育认知,提升“五育并举”的育人质量。
2.1.2坚持以体健人,强健身体素质、锤炼坚强意志
健康教育包括身体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个方面,新时代合格人才必须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广大青年成长成才要励志勤学、加强磨炼,在体育活动中培养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加强团队精神的塑造。
2.1.3积极拓展各类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提高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给予相应的资金以及技术支持更新体育设施等,为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做好基础保障。
2.2借助青岛理工大学BIM基础等信息化手段等创建学生信息模型
2.2.1“阳光体育”软件作为微信小程序在青岛理工大学的活动如“荧光夜跑”和“阳光体育一小时”等健步跑锻炼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这一软件为课下运动和课上训练赋予运动分值,使用位置定位记录学生的运动轨迹,并在学校的BIM三维模型上展示。它还记录学生的运动里程并排名,通过后台数据分析,有助于合理控制课下运动的方向。这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离开教室,走向操场,融入阳光,实现“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目标。
2.2.2利用无人机观测获取航测数据,构建学校BIM信息模型,同时将模型与位置定位相契合,更新平台可视化显示,使信息可以直观地展示在阳光体育教学平台上,通过教师定期定时检查监督、数据分析,可以有效把控阳光体育的教学计划,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化教学,切实落实体育教学在“五育并举”中的重要作用,做到在学生侧对体育教学提高重视程度,做到教师侧对体育教学的整体掌控。
2.3体育教学改革
在当今以大数据为主导的社会中,社会的发展以数据呈现,全面展示给人们。在全民健身战略下,我们以高校学生的新型教学为基础,致力于创新,将新兴科技应用于大学体育课外锻炼,同时引导其在高校体育自主锻炼中的应用。
我们与青岛理工大学合作,开发了运动微信小程序。该小程序将以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的2020级本科生周四排球课学生作为试点对象,利用科学精准的定位系统和方便的小程序,推动体育教学创新模式,实现课内外一体化,线上与线下学习的结合,并进行试点分析和探索。
2.4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一方面,要调动师生主观能动性。高校体育活动是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基于“五育并举”背景,可以组织开展更多高校体育活动,创造高校特有的体育文化氛围,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团体组织,促进体育活动的开展。
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就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意识,在体育活动中展现并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从而吸引学生对体育活动和体育知识的关注,提高对活动的参与度,并在参与过程中形成积极阳光的心态和兴趣,体现出体育运动的价值。
3 预期效果1.确定高校体育的三大功能:育人、创造、传承。
2.建立多种信息化教育平台,包括自主学习、多媒体、学习成绩、评估和赛事运营平台。
3.利用多模块运营获得创新的运动数据,研究科学的体质测试和分析方法。
4.通过在线授课监督、线下APP激励体育锻炼,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促进思想育人和身体健康的效果,养成学生积极锻炼的习惯。
4 结语
文章主要分析了现有高校体育建设的问题,提出“五育并举、全民健身”新情势下阳光体育运动加强高校体育建设的一些实施方法,创建信息化教育平台解决问题,响应“五育并举、全民健身”,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加强高校体育建设。
参考文献:
[1]何宁.新形势下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对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1):102-103.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0.01.102.
[2]钟景顺.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路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11):40-42.
[3]郭鹏,张光宇,贾遇珍.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与策略[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出版者不详],2023:3.DOI:10.26914/c.cnkihy.2023.014843.
[4]苑显英.“五育并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筑基作用、意义及策略研究[J].运动精品,2023,42(01):57-59.
[5]成向荣,于健.“健康中国”背景下探究高校气排球课程的教学改革[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11):31-33.DOI: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8.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