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非遗传承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价值意蕴

——以紫金花朝戏为例

刘少燕 邓钦芳
  
科创媒体号
2023年18期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在新时代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工程。将非遗传承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意义深远。既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与“魂”的重要载体,更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两个结合”的生动实践。本文紫金花朝戏的传承教育在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具体实践,落细落小落实探究其价值意蕴,着力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非遗传承教育 大中小学思政课 一体化建设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工程。将非遗传承教育实践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意蕴:既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与“魂”的重要载体,也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两个结合”的生动实践,亦能彰显地方高校在文化建设中价值引领的责任担当。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与“魂”的重要载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非遗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将非遗传承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思政课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针对青少年这个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教学手段上鼓励探索不同方法和路径,戏曲普及教育就是其中一种。2017年,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四部联发《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全国大中小学应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及不同年龄学生身心特点,多措并举,加强戏曲通识普及教育,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戏曲演出要同讲解、示范等形式结合起来,加强普及教育。从中不难看出,戏曲可以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纵向主线贯穿的重要载体。

紫金花朝戏就是这样一个亟需普及教育的戏种。“源于神朝的花朝戏,从神朝到花朝,从传统到现代,从草根到殿堂,成为日臻成熟的富有特色的地方小戏剧种,嬗变为客家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文化、我国独一无二的稀有剧种”①。其200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编号为Ⅳ-75)。1992年文化部为紫金花朝戏剧团颁发了“天下第一团”的锦旗和证书。这个“天下第一团”指的是在当时中国地方戏剧剧种只剩下惟一一个剧团的,紫金的花朝戏和海陆丰的正字戏、白字戏等都属此列。因此,将紫金花朝戏融入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契合《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又能锚定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关内容衔接不足的问题,成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两个结合”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②。贯彻“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

非遗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让“两个结合”的实践更为生动。举例为证:笔者单位组织百余名师生参与大型现代花朝戏《接你回家》和《血田英魂》两部姐妹篇的创编汇演,效果轰动。他们以花朝戏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再现了上个世纪20年代发生在紫金县苏区镇(炮子乡)的革命历史事件,塑造了一群可歌可泣、对党无限忠诚的革命英雄,热情讴歌他们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两场剧目都在紫金县文化活动中心举行,连续演出2晚,容纳1千多人的剧场坐无虚席;线上同步“星海直播”,《接你回家》线上观众17.73万人,《血田英魂》线上观众35.64万人;大气恢弘的场景和舞台效果、演员拿捏到位的舞台表现,让全场观众不仅享受到了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还身临其境地接受了一次党史学习教育,教育了当代党员干部要主动融入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

地方高校在文化建设中价值引领的责任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大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成为地方高校在文化建设中价值引领的责任担当。地方高校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多措并举开展好戏曲进大中小学的普及教育,将其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实施普及教育的一条有效路径。而在广东省教育厅公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名单中:“高校与地级以上市教育局共建”项目21个,“高校与中小学学校共建”项目20个,“大中小学思政课名师(教师)工作室共建”项目12个,以上项目牵头单位均为高校。可见,地方高校在文化建设中具有价值引领的责任担当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N].人民日报,2019-08-15.

[3]林雁雯.习近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 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N].学习强国,2022-12-12.

[4]李绮.国家非遗花朝戏的嬗变与传承发展[J].大众文艺,2012(19):116.

[5]高翔.坚持“两个结合”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N].人民日报,2023-10-31.

[作者简介]刘少燕(1982-),男,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华南理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客家非遗活化。

邓钦芳(1982-),女,韩国世翰大学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花朝戏。

[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一般项目“新时代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GDSZXT-202240)。2023年度河源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程思政视域下紫金花朝戏活化与传承教育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HYSK23P8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