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中外多元文化交流日益紧密,大学英语课堂作为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阵地,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更加客观、辩证,提出合理的观点,汲取更有价值的经验。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基于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思辨能力;课堂教学
引言: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要学习多元化的英语语言知识,同时要接触大量西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并进行跨文化交际,对西方文化作出客观分析评价,探寻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并使学生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外来文化,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
一、重要价值
通过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这首先有利于丰富大学英语课堂的内容,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加自主、深入、活跃;其次,这有助于学生以更辩证的思维模式去看待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外来文化的价值,使学生能够做到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而是能以开放、智慧的态度促进中外文化的交融,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弘扬以及创新发展;最后,这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在英语上的语言实践能力[1]。
二、教学模式
(一)以文化为主题导入课程教学内容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可行的教学模式之一是以文化为主题,合理导入课程教学内容。跨文化思辨能力所涵盖的分析、推理、评价以及交际都指向文化,且注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对立统一,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要结合教材内容来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文化主题,以此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设计有效的训练方式[2]。并且,作为思辨能力的特定属性,分析、阐释和评价也体现在跨文化意识中,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引入文化主题来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
关于文化主题的选择,大学英语教师可以立足于教材的单元主题或者在单元主题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课外延伸,一般包括节日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文学、音乐、电影以及城市建筑文化等等。在选定文化主题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预习阶段自主检索相应的中外文化资料,检索出关键信息。在课上,即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情境教学、情景对话或项目式教学等方式来引导学生阐释并评价特定主题下的中外文化,包括中外文化各自的特点、相互间的异同以及融合发展的结合点等等,从而使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在跨文化比较中取得提升。
(二)基于跨文化交际强化学生的思维
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思辨能力属于相互交织的关系。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流双方必须要分析彼此所说的话语的语境、内含和意义,阐释各自对文化的态度、理解与情感,并对文化价值与彼此的观念等进行评价,而分析、阐释和评价都是思辨能力的特性。基于此,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基于跨文化交际来强化学生的思维,把握二者的有效结合方式,为学生创设跨文化交际的语境和情境,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思辨,从而使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得到有效锻炼[3]。
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人工智能及信息技术来创建虚拟对话角色,也可以在高校国际合作办学的基础上邀请真实的外国友人与学生进行线上跨文化交际,抑或是邀请校内的外教来课堂上参与跨文化交际环节,此外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仿外国友人并且以外国文化语境为基础进行跨文化交际。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引导式训练,比如当学生与外教围绕春节和圣诞节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西方传统文化及价值观的角度来分析、阐释和评价春节与圣诞节之间在节日活动上的差异。
(三)培养学生跨文化思辨的情感态度
在跨文化思辨能力中,不仅包含理性思维,也含括情感态度。跨文化思辨所指向的情感态度通常有开放、包容和广阔的胸襟,有好奇、好学的求知态度,有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有坚毅的品格和追求真理的原则等等。这些情感态度是促成跨文化思辨的重要基础,否则即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再高、理性思维能力再强,也难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完成客观思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技能来对外传播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之中客观看待文化差异。为此,教师要以文化为主题导入课程教学内容,基于跨文化交际强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跨文化思辨的情感态度等等,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海燕.语言与思辨力“显性融合”外语教学模式探析——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J].跨文化研究论丛,2021(02):15-26+109-110.
[2]刘双.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教学实例——以微课“Uncle Sam:I Want You图说中西方文化意象”为例[J].校园英语,2022(44):94-96.
[3]张丹阳,王小琳.人工智能视域下中外合作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大学英语课程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J].才智,2022(35):64-67.
作者简介:魏鑫余(1983年10月),女,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流
课题名称:内蒙古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2WYZX30)结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