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大学生社团的“一体两线三融合”文化育人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张樱
  
科创媒体号
2023年12期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社团在大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有效的社团活动除了能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外,还能促进其相关能力的提升。社团不仅是高校管理的主要平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针对基于大学生社团的“一体两线三融合”文化育人体系建设路径展开综述。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一体两线三融合;文化育人体系;建设

高校既是现代社会改革的重要载体,同时也负责优秀人才的输送。但当前高校仍将学习文化知识放在首要位置,而对社团活动、课外实习等方面的实践活动较少,从而导致实践效果不佳。大学生社团是精神文化与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石,也是促进学生个人素养快速提升的有利条件。因此,现阶段应采用线上+线下模式,以社团活动为主体,与思政教育、专业技术、就业成长相融合,加强社团与社会之间的联系,通过不断的深入实践,让大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提升综合能力。

一、大学生社团建设 “一体两线三融合”文化育人体系的价值

高校组织中,能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的非大学生社团莫属。社团活动的发展方向、开展内容以及人员的配备等多方面均会全面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社团申请、面试、设定的活动内容等均按照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所以,在高校建设文化育人体系时,首先应体现出大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而“一体两线三融合”文化育人体系的建设,是以传统文化育人体系为基础,借助网络平台,将新型技术、成长方法等合理引入育人工作中,并研究出全新的育人体系与路径[1]。不仅让学生尽快明确自身与专业发展方向,还能使其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与人脉资源,将学校所学的知识更好的用于实践,真正展现出高校以实践育人理念的创新。此外,学生社团活动相比于校内知识教育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不仅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意识,还能使其在实践中获得全新的知识与技能,以达到能力与个性的共同发展。

二、大学生社团建设 “一体两线三融合”文化育人体系的建设路径

(一)联系教育环境,搭建专业的教育平台

大学生社团应在文化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努力为学生创造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在提升其学习热情的同时,改善学习质量。这也是学生社团要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连接,在良好的成长环境中,搭建专业教育平台的主要原因。首先,应站在学生角度,筛选出社会焦点消息与时事新闻,并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模式开展文化育人。现如今的大学生,自小生活在网络时代,兴趣爱好很容易受到互联网的影响[2]。因此,社团活动内容的设定也应以此为出发点,力求丰富多样,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关注点。如组织英文微电影、英文歌曲等以文化知识为主的活动,也可组织以精神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如厨艺大赛、收纳比赛等等。这些活动既未脱离学生的身份,又体现出丰富多彩的特征。促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忘向全面性、个性化发展,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及人生观。其次,社团活动的开展应积极与学校结合,条件允许情况下还可以与企业联系,开展志愿者服务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作为校方更应加强活动开展效果的评价,倡导教师主动参与到社团活动中,也可以根据学生要求,合理选择德才兼备的教师到社团中担任指导者,以确保社团活动方向的正确性,促进社团活动顺利开展。学校与教师都应对学生社团实践育人作用加以重视,并助其更好的整合社会资源,不断创新育人思路,促使社团活动成为学生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的有效新途径,使其在实践积累中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不断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

(二)运用信息技术,推动社团文化传播与拓展线上社团活动

在国内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与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的传播效果不断增强,社团活动也开始不断向线上发展,尤其创建公众号后,线上交流更加方便快捷。网络时代中,大学生获得各种信息的方式不再单一,而是有多种渠道可供使用,但大多都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因此,在建设“一体两线三融合文化育人体系过程中”,应充分借助网络,在开展线下活动的同时,拓展线上活动范畴,并借助时下最先进的信息工具,以增加活动开展的速度,参与范畴的维度,互动人数的广度。同时社团成员也在线上活动开展过程中充分体现自身价值。线上交流平台的构建,不仅能对社团活动起到很好的监管租用,还能使社团活动延伸至放假期间,应用线上直播、打卡等方式促进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在放假期间也能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积累经验,提升能力[3]

(三)加强第二课堂的教学,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学校还应倡导社团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促进学生对社会资源的积累。如常见的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方式,不仅能让学生走出学校,近距离贴近社会,还能通过了解社会不同层面而加深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并将课堂知识逐渐应用于社会实践中,以体现第二课堂教育的良好效果与针对性。如,社团可组织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设立创新项目,并以此为依据,拓宽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网络渠道发展线上教育,加强与实训基地的合作,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遵守以赛促学的原则,为社团活动开展提供场地及资源支持,丰富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

三、结语

基于大学生社团的“一体两线三融合”文化育人体系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社团的育人功能,以线下活动为依托,拓展线上活动,并将社团活动与思政教育、专业技术与就业方向充分融合,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通过积累社会资源与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力钧,黄若然.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建设研究——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社团公选课为例[J].甘肃教育研究,2022(04):88-91.

[2]高春静,王晓旭.基于育人实效导向的高校专业类社团建设研究——以天津科技大学文化艺术类社团为例[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1(04):97-100.

[3]刘泽,杨洁.新时代劳动教育与高校实践育人:内涵耦合及实践路径[J].高校辅导员,2021(02):67-70.

作者简介:张樱、1983年12月,汉族、女、湖南衡阳人、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1JP063项名名称: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一体两线三融合”文化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