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唐代舞蹈教育研究

聂明月
  
科创媒体号
2023年12期
山东艺术学院 250307

摘要:中国舞蹈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舞蹈教育,曾以它独特的功能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乐舞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文章旨在通过查阅文献史料回溯中国古代舞蹈史,从而探寻唐代教育的溯源、舞蹈教育方式之多样化、以及唐代舞蹈教育的影响与价值。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唐代舞蹈教育源流溯变的探索,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古代舞蹈史;舞蹈教育;唐代舞蹈

一、唐代舞蹈教育的溯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且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其本身具有历史继承性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也是文化知识不断积累、不断传承的过程。而教育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对人类文明的延续传承,对社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演变推进,经过西周、汉朝两个发展高峰期,在魏晋南北朝文化碰撞、民族大融合后,终于以独立的艺术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迎来了全盛时期。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也是古代舞蹈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唐代舞蹈教育实质是唐代舞蹈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入地认识与把握唐代舞蹈教育活动,有助于更好地继承古代舞蹈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经济发达是唐朝舞蹈教育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唐代社会物产丰富、海外贸易发达;陆海丝绸之路都很畅通为唐代舞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经济基础。富硕的经济来源,使人们容易追求生活的享乐,社会中也相应地出现了许多享乐体闲的去处。比如歌舞艺人在街头、茶楼酒肆、文人厅堂等地方献舞,还有自舞成风的表现等。这些社会现状也促成了唐代舞蹈教育特别是表演性和自娱性舞蹈教育的发展,因为往往在休闲娱乐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们的这些歌舞表演和欣赏活动。唐代也是一个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政治局势日趋稳定、军事力量强大也促进了舞蹈教育的发展。唐代文化的发展状况大体上与唐代历史发展的兴衰状况相契合,依据李斌城在《唐代文化》中的观点,将唐代文化分为五个阶段,而其中前两个阶段为唐代文化的繁荣发展的主要时期。即"初步发展阶段: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至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兴盛阶段:武则天光宅元年(684)至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这两个阶段为安史之乱以前的时期,经过高祖、太宗、高宗、武后几位帝王六十余年的修养生息,在唐代社会经济获得大发展的环境下,文化艺术也逐渐达到繁荣昌盛的局面。唐代在各个民族交融的基础上建立的王朝,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奠定了唐代文化的根基,为唐代舞蹈教育的繁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我国古代舞蹈教育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唐初到盛唐,在崇圣尊儒文教政策的指导下,李唐王朝健全和完善了政教合一的教育制度,统一了教育内容,完成了古代"养士’与"取士’之道合而为一的理想,从而使唐代教育鼎盛繁荣,威播海外",唐代的舞蹈教育就是在这样一个政教合一的教育制度下开展的。

唐代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稳定,文化的融汇贯通,使得唐代舞蹈教育的发展有了良好的保证,也为其日后的空前繁荣、鼎盛的景象奠定了基础。唐朝统治者实行的博大开放统治也为舞蹈教育的进行发展开创了良好的空间,使唐代的舞蹈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二、唐代舞蹈教育的多元方式

唐代舞蹈教育是中国古代舞蹈教育的黄金时期,作为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其舞蹈教育样式之多、种类之全、分类之细,皆为历代所不能匹敌。唐代乐舞教育承载了唐代乐舞的兴衰,乐舞发展的繁盛与乐舞教育体系的完善密不可分。唐代乐舞管理机构的设置,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呈现出教育方式的多元化。不仅为唐代乐舞文化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和人才保障,也对后世历朝历代乐舞管理机构的设置影响深远。以下从唐代宫廷乐舞教育与民间乐舞教育来展开论述

(1)唐代宫廷乐舞教育主要围绕太常寺、梨园、教坊三大机构展开,它们为唐代培养了大批专业乐舞人才,以适应宫廷以及国家典礼仪式中的乐舞需求。太常寺是进行乐舞教育的主要机构,其教育职能主要负责当时雅乐以及宫廷宴乐的整理与教习,还包括乐工舞人的管理与培养,乐工的选拔与考核,以及制定相关的教学制度与管理模式。唐代乐舞机构的设置,一方面表现了唐代舞蹈的普遍兴盛、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唐代舞蹈教育的繁荣。

(1)唐代民间乐舞教育唐朝时期民间市井的繁荣以及唐代乐舞的兴盛与普及,为民间乐舞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透视出唐代舞蹈教育机构的发展是十分完备的。表现手法比较丰富,艺术形式多样,充分表现了唐代乐舞的艺术性和教育意义,并且乐舞教育趋于成熟的多样化方式与整个时期舞蹈艺术发展的鼎盛态势是相一致的。

三、唐代舞蹈教育的影响与价值

唐代乐舞教育的盛况是这个时代蓬勃发展的产物之一,它反映出了唐代乐舞文化所具有的开放、包容的气魄,以及教育体制上的健全。同时,乐舞教育的兴衰与唐代整个历史的发展脉搏也有着极其一致的态势,唐代的舞蹈教育对当时以及对后世舞蹈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唐代乐舞的教学形式,采取的是乐工"轮训",也就是分批次来参与到乐舞的学习之中。唐代乐舞教学形式,之所以采取轮训的形式则是因为,宫廷之中有繁多的礼仪制度与规范,唐代教育管理制度以完善的封建政治制度为依托,保证了国家文教政策的长期稳定和开放,重视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通过探索多样化的管理方式,使教育管理制度适应了政治统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在制度建设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诸多创新举措,以现代管理的视角来看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我国政府在教育管理实践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唐代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方式。当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唐代教育管理制度也存在着许多弊端或缺陷,如教育管理政策延续性偏弱、管理过程中等级色彩浓厚、地方教育管理机构缺失等。这就要求现代政府应认真审视历史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唐代中央政府的成功经验进行及时总结,结合现代教育管理特点制定出符合本国特色的教育发展规划,完善教育管理的制度建设。同时对唐代教育管理制度的缺陷进行系统分析,对比现代教育管理制度,避免出现类似的制度建置方面的缺陷或教育管理方法的单一化。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我国当前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采取合理的教育管理方法,保障国家教育的健康发展。

结语:

唐代是一个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唐代舞蹈表演、编导等各方面巨大成就充分表明了具有相当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同时也表明了唐代舞蹈教育的发展。正是基于对魏晋以来教育管理的历史借鉴和自身在教育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唐代中央政府主导下的教育管理制度取得了理想的管理效果不仅健全了国家各类型教育,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同时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很大程度上与唐代成熟和完善的政治制度是分不开的。无论是教育管理机构和人员在职权上的明确、教育制度的逐步成熟,还是在教育管理方面制度的完善,以完善的政治制度为依托和保障,唐代的教育管理活动才能在完善的制度框架下有序进行。所有这些都体现着大唐乐舞的与众不同,其实这也正是大唐舞蹈教育所结出的硕果。

参考文献:

【1】 杨艺 浅谈汉代唐代舞蹈高度发展的重要因素【J】北方音乐2014.02

【2】刘玥 浅谈唐代舞蹈鼎盛之源 【J】大舞台2010.10

【3】谷苗凤 从史学视角探究胡舞影响下唐代舞蹈的发展及特点【J】中国民族博览 2017.11

【4】宫雪 中国古代舞蹈在唐代全盛现象探析【J】今古文创2023.14

【5】周丹  中国唐代舞蹈的发展对当代中国舞蹈的影响【J】大众文艺 2016.0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