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工程监理中的质量管理策略与应用分析
摘要:工程监理作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保障工程质量、控制投资风险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加强工程监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当前监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树立全过程质量管理理念、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监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创新质量管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工程监理质量管理的策略与应用建议。加强工程监理质量管理需要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共同努力,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机制,推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工程监理;质量管理;策略;应用分析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工程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工程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工程监理作为工程建设活动的"质量把关人",肩负着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管控的重任。加强工程监理质量管理,已成为保障工程质量、控制投资风险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围绕工程监理质量管理中的问题、策略及应用展开深入探讨和分析。
一、加强工程监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工程造价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永恒主题。工程项目建设中,经常出现设计变更、签证调整、材料价格波动等情况,工程造价极易失控,导致投资效益下降[1]。工程监理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优化设计方案,规范施工行为,加强材料管理,合理控制工程变更,能够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据有关调查显示,工程项目实施专业化监理,可节约工程造价5%-10%。因此加强工程监理质量管理,对于控制投资风险,提高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2]。
二、工程监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理单位质量管理意识不强
当前,少数监理单位质量管理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没有真正将工程质量作为监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些监理单位过于看重经济利益,为追求更多监理业务而放松质量要求;部分监理人员怕得罪施工单位,对施工中的违规行为和质量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的甚至与施工方串通一气,弄虚作假、徇私舞弊[3]。监理单位管理意识淡薄,导致质量监管流于形式,监理工作质量难以保证,极大削弱了工程监理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二)监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专业过硬、素质优良的监理人员是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但目前我国监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匮乏,制约了监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部分监理人员教育背景不够,理论知识欠缺,实践经验不足,现场管控和协调能力较差。少数监理人员职业道德不高,廉洁自律意识淡薄,甚至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监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建筑新工艺、新技术,无法满足复杂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需求,影响了工程监理质量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监理质量管理手段落后
质量管理手段和方法直接影响着质量管理成效。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主要依靠人工经验开展质量检查,无法实现工程质量的全面动态监管。尤其是近年来,建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施工工艺越来越复杂,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在工程中应用,传统的质量管控手段已不能满足工程质量管理需求。一些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如BIM技术、智慧工地、大数据分析等在工程监理中应用不足,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亟待提升。
(四)监理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
工程监理作为建设工程的一项专业服务,其开展质量管理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部环境。当前,我国工程监理市场发育不够成熟,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履约环境有待优化。一些建设单位重施工、轻监理,对监理工作不重视、不配合;部分承包商安全意识和质量观念淡薄,抵触、阻挠监理工作;有的地方重发展、轻管理,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击惩戒力度不够。此外,现行的建筑法规规范体系不完善,监理相关标准规范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监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外部环境的不完善使监理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影响了工程监理质量管理的效果。
三、加强工程监理质量管理的策略与应用
(一)树立全过程质量管理理念
工程质量贯穿设计、采购、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只有将质量管理理念嵌入工程建设全过程,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工程质量。首先,在工程设计阶段,监理单位应积极参与设计方案优化,为设计质量把关,及早识别和消除设计缺陷;其次,在工程招投标阶段,监理单位应参与承包商资格审查,为优质合作方选择提供参考;再次,在材料设备采购阶段,监理应加强对供应渠道、工厂监造、现场验收等环节的管控,从源头上控制材料设备质量;最后,在工程实施阶段,监理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加大巡视检查力度,严把隐蔽工程验收关,强化竣工验收把控,确保工程质量全面受控。
(二)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加强工程监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监理单位应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建立健全一整套涵盖质量方针目标、管理职责权限、管理制度流程、奖惩机制等内容的质量管理体系。要结合工程项目特点,细化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分工,完善质量检查、验收、评估等管理流程,明确质量问题处置机制,使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广泛吸收先进质量管理理论,借鉴国内外优秀工程项目的成功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确保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体系的有效运行,形成标准规范、流程清晰、责任明确、有效管控的质量管理模式,推动工程监理质量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
(三)加强监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监理工程师是工程监理质量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其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直接决定着工程质量管理成效。监理单位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招录、教育培训、职业发展等机制,不断充实监理队伍,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技能比武,促使监理人员与时俱进,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廉政建设,引导监理人员坚守职业操守,恪尽职守。改进绩效考核机制,将工作实绩与薪酬待遇、职务晋升挂钩,调动监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职业操守优良的高素质监理工程师队伍,为加强工程监理质量管理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创新质量管理方法和手段
面对新时期工程项目的新特点新要求,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手段已难以为继。监理单位要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全面提升质量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借助BIM等信息化技术搭建工程质量管理平台,实现质量管理的可视化、智能化;运用大数据分析、数字孪生等技术,对施工过程和质量问题进行量化评估、趋势预判和风险预警;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工程材料、设备的精准调配和实时追溯,提高质量管理的精细化水平;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搭建沉浸式培训系统,创新质量教育培训模式。创新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手段,能够有效弥补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实现质量管理的降本增效,推动工程监理质量管理水平的整体跃升。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工程监理质量管理是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控制投资风险、促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参建主体协同发力,形成工程质量管理的强大合力。
参考文献:
[1]蔡萌.工程监理中的质量管理策略与应用分析[J].河南建材,2018(3):107-108.
[2]刘华峰.建筑工程竣工测量全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3,13(11):152-155.
[3]马翠玲.基于BIM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18(2):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