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传统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课程思政的提出,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融入思政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能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兴起,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基于此,本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始终致力于人才培养的卓越追求,在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中,大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旨在传授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工匠精神。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大学不仅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双创能力,更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数据与计算之美、科学逻辑之美。在这一过程中,大学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的思路
(一)构造面向“三全育人”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
在面向“三全育人”的理念下,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应当全面而深入。这一体系旨在通过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学习,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全员育人强调教育的普及性和全面性,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全程育人则注重教育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从入学到毕业,计算机教育应贯穿始终,不断深化;全方位育人则强调教育的综合性和多元化,计算机课程不仅要教授技术知识,更要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探索课程教学“一个主体,两线阵地与三类融合”的四政育人实施思路
教师应提出了“一个主体,两线阵地与三类融合”的四政育人模式。这一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应构建线上线下两条教学阵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三类融合,将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一实施思路,教师应旨在构建一种全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构建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培养三位一体的递进式价值塑造思政育人目标金字塔
对三个课程目标进行融合,对学生的辩证思维、科学认知进行培养,并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念等。如图1。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的实践过程
(一)修订教学大纲、明确思政目标
为此,教师应深入分析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中。同时,教师应重新制定教学目标,确保在传授计算机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修订教学大纲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思政教师的沟通协作,共同商讨如何将思政内容更好地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确保思政目标的顺利实现。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思政混合式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教材建设、深挖思政素材
教师应发挥核心作用,深入研究并修订多版次配套教材,确保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精准提炼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的知识点。同时,教师应积极将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建设中,使教材内容更具思想性和教育性。在教材各模块知识内容单元活动中,教师应定期组织教学团队进行教材内容建设研讨,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他们需以学习成效为目标,精选并提炼课程思政素材,确保这些素材与课程专业知识能够无缝融合。目前,课程团队已经挖掘并提炼了13个与各模块知识点相融合的思政育人素材或活动,为课程的思政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如图2。
(三)优化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教师应注重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以模块8 Python程序设计的循环结构知识点讲解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2023游泳世锦赛覃海洋打破世界记录获得冠军”的素材案例进行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覃海洋的奋斗历程和冠军荣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覃海洋在比赛中可能运用的循环策略,如持续训练、不断挑战自我等,进而引出循环结构在Python程序设计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循环结构的知识点,还能够感受到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爱国情怀,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同时,这种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改进教学方法、落实思政育人
教师可以建立“知识先行为本——案例导入分析——思政灵活切入——知识讲解分析——活动任务驱动——师生感悟思政反哺——教师调整内容方式”的思政切入模型。这一模型强调以知识传授为基础,通过案例导入引发学生思考,灵活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感受思政内涵。同时,通过活动任务驱动,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综合素质。在师生感悟思政反哺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思政育人的有效落实。这一模型的实施,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思政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完善教学评价、促进思政育人
教师可以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思政元素纳入评价标准,确保学生的思政表现得到全面评估。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度和思政素养的提升情况,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教师还应积极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这些做法不仅有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政表现,更能有效促进思政育人的深入开展,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育了学生的思政素养。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评价,我们成功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申晋祥,鲍美英.融入课程思政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设计与实践[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0(02):32-36.
[2]张茂伟.高校课程思政数字化转型改革取向与实践逻辑[J].河北开放大学学报,2024,29(02):57-61.DOI:10.13559/j.cnki.hbgd.2024.02.003.
[3]陈水生,张登攀,张安超,等.大思政背景下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考核机制探索[J].汽车实用技术,2024,49(07):177-180.DOI:10.16638/j.cnki.1671-7988.2024.007.033.
本文系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信息技术与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湘教通〔2022〕354号)
“计算机基础”校级一流课程【湘外经院字(2023)15号】,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湘教通【2023】204号)
作者简介:高海波,男,湖南宁乡,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