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二十四节气主题式劳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它不仅与农事、物候、气候联系紧密,而且也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贡献。在节气文化的熏陶下,学校将教育内容转为学生感兴趣的劳动主题,通过项目化实施与评价,让学生快乐的实践与探究,从而发展劳动素养。
关键词:主题式劳动课程 节气 课程标准 项目化
一、课程研究背景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与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事活动息息相关。它不仅仅蕴含了物候、气候、时令等方面的规律,更是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节气文化与劳动教育形结合,依据节气,组织主题式劳动,就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劳动课程实践探索中,如何基于《课标(2022版)》,融入节气文化,推动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是当前急需研究的议题。
二、课程开发路径
根据《课标(2022版)》的指导,学校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并重视培养他们的未来发展潜力,以及为他们未来的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于课程标准,构建劳动课程体系
学校根据“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结合二十四节气主题,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开发二十四节气的主题式劳动课程。基于《课标(2022版)》核心素养,“二十四节气”主题式劳动课程以二十四个节气为时间轴,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为横轴,采用学科融合,分层设计劳动主题,形成完整的劳动体系,促使各时间段劳动主题既有关联,又有侧重。学生在参与主题式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问题来培养思考能力、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劳动实践中,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和知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出端正的劳动品质。
(二)挖掘资源特色,设计劳动课程结构
《课标2022版》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构建内容结构。”1基于核心素养,我们设计了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劳动课程,分别针对不同学生及学段的特点,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旨在开展基于课标的劳动教育。我们以节气为纵轴,以“责任田的二十四节气”“指尖上的二十四节气”“舌尖上的二十四节气”“校园外二十四节气”为横轴设置校园种植课程内容。
责任田的二十四节气劳动课程。植物的成长遵循自然规律,包括四季轮回和生死周期。责任田劳动课程使学生通过种植农作物来学习,在课程中高年级和低年级共同参与管理,多个学科交叉融合,学生在责任田里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分析和记录,找到万物生长的奥秘。课程涵盖《麦田的探索》《油菜花香》《黄豆之旅》《芝麻开花节节高》《花生文化探究》等。
指尖上的二十四节气劳动课程。我们以季节和气候为依据,利用各种植物材料进行手工创作,开设手工课程,传承传统技艺。学习内容涵盖春分时节的《中国传统插花》、小暑时节的《艾包制作》、秋分时节的《五谷杂粮画制作》以及寒露时节的《植物染手帕》等。
舌尖上的二十四节气劳动课程。课程以食材为媒介,重点是美食中融合丰富的教育内容。根据“不时不食”原则,课程会根据每个节气设置不同的主题食育课程,内容涵盖烹饪实践、饮食礼仪、饮食习惯、餐饮服务和饮食文化等方面。
校园外二十四节气劳动课程。课程包含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研究类课程,另一个是服务类课程。研究类课程通过实地考察、走访等方式解决项目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参观气象站、学习制作解暑饭菜、调查生抽、老抽、调味酱油的区别等。服务类课程涵盖了公益劳动和志愿者服务,比如参与“杏”福活动、腊八活动,以及制作刘湾豆腐坊振兴方案等。
三、课程实施策略
“项目化学习是以核心问题为驱动,让学生调动所有知识和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将劳动教育课程以项目化的方式来实施,其优势和作用是明显的。2”
“二十四节气”主题式劳动项目学习旨在通过实际项目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特点与劳动课程标准中课程实施的要求相契合。通过设定清晰的项目目标、精心策划项目内容,推动实施学生劳动课程的项目式学习,实施步骤如下:创造真实情况,提出引导性问题;设计实施计划,展开实践活动;展示作品,全面评价。
(一)创造真实情况,提出引导性问题
教师应当根据《课标2022版》、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际劳动场域等要素,制定具有层层递进并符合每一个节气的风俗习惯和农作物生长规律的项目式学习目标体系,以设定引导性问题。我们依据不同的劳动主题,创设引导性问题,设计大小不一的项目。
(二)搭建学习支架,展开实践活动
1.制作节气视频。为了引导学生自己完成项目任务,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为他们提供支持和指导。在教授舌尖上二十四节气课程时,3-6年级的老师们精心挑选出每一个节气,制作出“二十四节气”主题学习资源,涵盖节气文化、美食制作以及营养与健康等多方面的知识,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节气相关的传统习俗和饮食文化,并且能够更有效地完成相应的劳动任务。
2.制作节气劳动手册。制作节气劳动手册,辅助学生了解学习步骤,并对工具的使用及劳动知识与技能做相应指导。比如在“小麦飘香”主题课程中,学生需要先了解种植工具和小麦种子,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工具,然后选择探究小麦相关主题并制定实施计划,学习和掌握小麦的种植、管理、加工等技术,围绕主题展开实践活动,创新设计并制作与小麦相关的产品。
学生根据设计好的项目方案进行实践学习,这是组织实践探究的过程。通过学习视频和节气手册这些学习支架的辅助,让学生知道了学习的目的和方法,理解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把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究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向公众展示结果,促进全面评估
“项目式学习最终要以项目成果的形式进行公开展示,这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项目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反思交流,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3”学生在“校园绿化”项目中可参与绿地规划图的设计、校园绿化调查报告的撰写以及蔷薇种植等活动。在进行“石榴扎染”项目之前,老师会对学生需要具备的热爱劳动、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等劳动品质进行整理,并设计劳动品质评价量表,采用自评、互评和老师评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这是二十四节气主题式劳动课程项目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之一,包括作品展览、劳动实践报告、经验分享和课堂展示。
在展示阶段,团队以作品和报告的方式展示项目成果,但需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展示项目探索过程中出现的挑战;其次,应努力确保项目小组的每位成员都积极参与交流展示环节。最后,在展示过程中积极参与其他项目小组的讨论和互动,以加强沟通交流。
“项目式学习的评价指向项目目标,具有目标———实践———成果———评价的一致性。4”所以,对于“二十四节气”主题式劳动课程项目式学习的综合评价而言,评价的重点主要是围绕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这四个核心素养展开。针对不同类型的劳动项目,评价内容必须符合项目要求和劳动素养要求。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表现,除了教师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小组讨论和家长评估。学生在评价中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促进项目任务的完成。
随着二十四节气主题劳动课程体系的逐渐完善,学校基于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劳动课程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作为课程建设的探索者,我们虽然面临着困惑与困难,但我们将继续以课程为引领,加深理解原有知识体系,构建课程序列化,增强课程的领导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1.]
[2] 胡蕾,严婷婷,殷丹.依托课程体系 开展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以“跟着节气劳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例[J].成才,2021(20):18-20.
[3] 郭婧,曾素林,钟顾群.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中小学劳动课程实施研究[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4,45(1):101-106.
[4]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课程标准的“二十四节气”主题式劳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立项编号:JCJYC232401006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