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建筑与市政无障碍设施施工和验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潘雷
  
科创媒体号
2024年21期
身份证号码 420104197606210039

摘要:在现代社会,建筑与市政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不仅是对残障人士权益的保障,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在实际施工和验收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参差不齐、验收标准执行不严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效果,也挑战了城市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推动无障碍设施施工和验收的规范化,以实现社会的真正包容与进步。

关键词 :建筑与市政;无障碍设施施工;问题及其对策

一、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不仅仅是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怀与尊重,更是社会进步和包容性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了对不同能力个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权利的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对残疾人权益保障意识的提升,无障碍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这部分群体的生活质量,乃至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然而,尽管中国政府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如出台《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 55019-2021),但在实际的建筑与市政工程中,无障碍设施的施工和验收问题仍凸显出来。这些问题是多方面的,包括设计不合理、设施不完善、施工质量参差不齐、验收标准不明确以及后期维护缺失等,这些都是当前无障碍设施使用效能未能充分实现的症结所在。

二、问题分析

无障碍设施的施工与验收问题,犹如一块尚未打磨光滑的镜面,反映出现实中诸多深层次的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无障碍设施的实际效果,也对残疾人群体、老年人和其他行动不便人士的日常生活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施工质量问题凸显。尽管《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在技术指标上与国际标准接轨,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队伍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或者为了节省成本而简化工艺,导致无障碍设施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例如,轮椅坡道的坡度不达标,无障碍厕位尺寸不符合规范,或是盲道铺设不连续、导向标识混乱等,这些都是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降低了设施的实用性,使得原本为了便利的设施反而成为使用者的困扰。

设计缺陷不容忽视。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包括功能布局、空间尺寸、材料选择等。然而,部分设计者在考虑无障碍设施时,往往未能深入理解使用者的体验,导致设计与实际需求脱节。例如,电梯按钮位置过高,轮椅使用者难以触及,或是无障碍停车位设置远离入口,未能真正减少行动不便人士的距离负担。这些设计缺陷,尽管看似细微,却在日常生活中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

再者,验收标准的不完善也是问题的关键。现有的验收体系可能并未涵盖所有的无障碍设施需求,导致一些不达标设施在验收时得以“蒙混过关”。例如,验收时可能只关注设施的是否存在,而忽视了设施的使用便捷性和舒适性。这使得一些虽有形无实的无障碍设施流入市场,使用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后期维护的缺失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使设施在初期建设时达到了标准,若没有定期的维护和更新,设施的功能性也会逐渐退化。比如,无障碍标识褪色、破损,或是电梯、扶梯的运行故障未能及时修理,都会影响到设施的正常使用。

这些问题对使用者的影响不容小觑。不仅导致无障碍设施的实际效用大打折扣,还可能加剧使用者的边缘感和排斥感,阻碍他们融入社会。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设计、施工、验收到维护的全过程入手,强化专业培训,提高施工质量,完善验收标准,强化设施的日常维护,以确保无障碍设施真正成为连接不同人群的无障碍通道。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无障碍设施施工与验收中凸显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策略与建议,旨在推动无障碍设施的全面升级与优化。

加强施工队伍的专业培训与监管。为确保无障碍设施的施工质量,应强化对施工队伍的无障碍知识教育,通过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使他们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相关的技术规范。同时,设立严格的施工质量监管机制,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的要求。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工程,应进行及时的整改,并对责任方进行相应处罚。

提升设计环节的人性化与精细化。设计者应深入理解各类用户的需求,考虑不同能力和身体条件的人在使用设施时可能遇到的挑战。设计时应注重细节,例如,确保电梯按钮的高度适中,无障碍停车位的位置尽可能靠近入口,以及在公共空间中提供足够宽的通行通道等。此外,设计过程应引入使用者参与,通过实地测试和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设计方案,确保设计的设施真正符合实际需求。

完善验收体系,确保标准落地。建立全面、细致的验收标准,不仅仅关注设施的有形存在,更应注重其功能性和舒适性,如无障碍坡道的坡度、无障碍设施的连贯性等。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验收,确保验收过程的公正性和专业性。对于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应要求整改直至达标,否则不得投入使用。

推行设施维护的标准化和定期化。制定无障碍设施维护的详细指南,规定各类设施的维护周期和标准,确保设施的良好运行状态。鼓励公共场所的管理者设立专门的维护队伍,负责无障碍设施的日常检查和维修,同时,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及时响应使用者对设施问题的报告,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强化跨部门合作与协同。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并非单个部门的责任,而是需要政府各部门、设计者、施工方、监管机构以及使用者共同参与。应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共享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经验和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同时,通过立法手段,赋予无障碍设施更高的法律地位,提高其在城市建设中的优先级。

倡导社会共治理念。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推动,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通过媒体宣传和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无障碍设施的认识,鼓励社会各界为无障碍设施的完善出谋划策,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改进无障碍设施的施工与验收,需要从提升施工质量、优化设计标准、强化验收体系、完善维护机制和推动社会共治等多方面着手,唯有如此,无障碍设施才能真正成为连接不同人群的桥梁,为社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面对未来,我们期待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能够更加精细化、人性化,让城市成为每个人都能自由出入、平等参与的空间。

结束语

提升建筑与市政无障碍设施的施工和验收质量,需要设计者、施工方、监管机构与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完善设计标准、强化施工管理、严格验收流程,以及增强公众意识,我们可以确保无障碍设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从而创造一个更加包容、人性化的城市环境。建筑与市政无障碍设施的进步,象征着社会文明的提升,是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的重要议题。让我们携手前行,为建设一个无碍的世界努力。

参考文献

[1]虞明, 杨开福, 陈金全, 王峥, 唐斌, 王涛. 建筑与市政无障碍设施施工和验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建筑安全, 2023, 39 (06): 65-68.

[2]赵晓华. 无障碍设施标准化建设技术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住宅设施, 2023, (05): 55-5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