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策及建议研讨
摘要: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在幼儿身心健康、认知发展、社交能力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因此,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幼儿教育体系,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幼儿园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教育活动;对策
前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发展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教育思想和艺术价值,是支撑我们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重要精神支柱。在幼儿阶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助于丰富幼儿的文化知识,提升情感体验,还能锻炼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随着“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政策的深入推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内在价值
(一)丰富幼儿园教育的人文内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根本性的转变[1]。教育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新时期教学中,要求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创新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少年,要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人,这样我国的文化在发展中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命力注入,才会在绚丽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一枝独秀。而传统文化中蕴藏的丰富教学信息,可以丰富幼儿园教育的人文内涵,这对教学十分有利。
(二)推动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
幼儿园教学发展中,需要吸取过往的经验,在确定教学现状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这是幼儿园教学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2]。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学融合,是创新教学的一个途径,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比如,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用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可以增加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可以优化教学氛围,同时还与幼儿成长要求相符。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如果能够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游戏教学的内涵,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了解传统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人。如此,既可以促进幼儿园教学高质量发展,也可以优化教学效果。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策
(一)以传统文化为基,创设幼儿主题活动
良好的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有利,对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效果优化也有积极作用。以往幼儿园教学中,为了让幼儿轻松,教师会主动优化环境[3]。如,让幼儿做一些小游戏,耐心的解答幼儿的问题,在幼儿园内安装一些游戏设施等。但教学实践中,教师并没有真正的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环境有隐性教育价值,教师应该巧妙的利用环境教育,融入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教师可以从中挑选适合环境优化的传统文化,而后通过相关物品的有效应用,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园环境融合,让幼儿在传统文化环境熏陶下,主动进行创造活动。
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诗经》《楚辞》《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作为参考,将书中的文字内容,写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对于可以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内容,也可以用图画形式展示。这样一来,当幼儿进入到幼儿园后,眼中所看到的事物,都与传统文化有关。而在幼儿进行阅读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另外,幼儿园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使用,为学生播放传统乐器演奏音频。如,笛子、二胡、古筝、箫笛、鼓、古琴、琵琶等,这些都属于传统乐器,已经有上百年,甚至千年的发展历史。音乐可以放松幼儿的身心,可以优化幼儿园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在音乐播放中,还需要将与音乐有关的传统文化介绍一起播放,这样幼儿才可以有机会了解传统乐器,了解传统艺术文化。如: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也被称为“众乐之王”“东方钢琴”,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古筝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盛行于陕西、甘肃一带,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现代又出现了小古筝、便携式古筝、迷你古筝、半筝、新筝、十二平均律转调筝。介绍完古筝后,播放古筝演奏曲目。如此,便可以达到优化教学环境,进行隐性教育的目的[4]。
(二)以传统节日为主,创设幼儿庆祝活动
教育教学要从娃娃抓起。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不仅能够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丰富的色彩,还能深化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文化自信[5]。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古人的智慧、道德观念和艺术成就,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教师应巧妙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幼儿日常活动中。比如,可以借助诗词歌赋的诵读、传统节日的庆祝、书法绘画的学习以及传统手工艺的体验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让儿童在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开展,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对幼儿文化素养进行培养,促进幼儿的能力提升。如,清明节。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每年一到清明节,很多地方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来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民间有踏青郊游、扫墓祭祖等风俗。所以,在清明节到来时,幼儿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扫墓活动,鼓励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清明节,一起进行文化宣传活动,庆祝节日的到来。在端午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纪念屈原”的主题表演活动。活动中,幼儿要先了解屈原的生平,了解端午节,而后结合本地文化,编排庆祝节日到来的节目。在中秋节到来时,可以组织幼儿一起阅读与中秋有关的古诗词,进行诗词朗诵大会。也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做月饼。通过不同形式的传统文化主题庆祝活动开展,不仅可以让幼儿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成长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未来栋梁,为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力、动手能力等,从而促进幼儿园教学目标实现。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新时代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要求,旨在通过创新与应用传统文化,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策及建议研讨,可以为教师创新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教学实践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教学工具使用与教学活动设计,深化教学,促进教学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小宇,符太胜,董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36(2):55-66.
[2]朱娅婷. "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1):128-131.
[3]郑国,赵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路径探索[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3,39(11):40-47.
[4]廖庭婷. 学前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建构路径与教育探索[J]. 武夷学院学报,2023,42(1):105-109.
[5]张悦.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23,44(5):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