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建构与实践研究

李晨霞
  
科创媒体号
2024年35期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第二实验小学 010050

摘要:核心素养理念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而实现“备教学评”一致性则是落实这一理念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备教学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策略,以期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备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

引言: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和新课标的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而实现“备课—教学—评价”一致性,则是破解这一课题的关键所在。唯有实现“备教学评”的协调统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核心素养的种子才能在这片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一、“备教学评”一致性的优势

(一)有助于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地

“备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要明晰教学目标,并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和评价环节。这种“始于备课、落实于教学、检验于评价”的一以贯之,能有效防止教学目标“悬空”,确保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例如,在教学“我们班四岁了”一课时,教师应在备课时明确“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的核心目标,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班集体的成长历程,感悟个人与集体的关系[1]。在评价环节,教师还可以考查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关心集体荣誉等,全面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备教学评”一致性不仅关注知识与能力,更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教师会更加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在教学“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一课时,教师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分担家务的方法,更要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情感。在评价时,教师不仅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家务技能,更要注重学生情感的表达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有助于实现循环式生成性教学

“备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不是终结,而是新一轮教学的开端。通过评价,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以此为基础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的螺旋式上升。例如,在教学“健康看电视”后,教师发现部分学生仍然存在过度看电视的问题,就需要在后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可见,“备教学评”一致性不仅能优化当前教学,更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不断修正教学方略,实现教学的良性循环和生成发展[2]。

二、当前“备教学评”一致性面临的困境

(一)备课流于形式,缺乏整体规划

当前,不少教师的备课仍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层面,缺乏对整个单元、整本教材的整体把握和系统规划。这种脱离教学实际的备课,往往难以为教学过程提供有效指导,也无法为教学评价提供清晰依据。如在教学“信息万花筒”单元时,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可能只注重罗列电视、网络、广告的利弊,却忽视了培养学生信息辨别能力这一核心目标。

(二)教学方式单一,难以触及学生内心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采用单向灌输、填鸭式教学,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有效传递教学内容,更难以触及学生内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例如,在教学“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要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而没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生就难以真正理解这些道理背后的情感和价值,更难以将其内化为自觉行动。

(三)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全面性和发展性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评价主体往往局限于教师,学生的自评互评较为缺乏。这种单一化的评价主体不仅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发展状况,更忽视了评价对学生自我认识和成长反思的促进作用。同时,一些教师的评价也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过于强调静态考察而缺乏动态追踪,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如在教学“低碳生活每一天”后,教师往往只注重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低碳生活的方法和途径,而没有长期追踪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难以评估学生低碳意识和习惯的形成情况。

三、构建“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策略

(一)优化校本教研,强化整体规划

构建“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首先需要加强校本教研,推动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教研组可以集体备课,共同梳理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进度进行统筹安排。如在教学“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单元时,教师可以集体讨论如何帮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大家明确了培养目标,再去讨论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如何在课堂内外渗透环保教育,如何考查学生环保行为的落实情况等。

(二)创新教学模式,注重互动体验

要真正实现“备教学评”一致性,教师还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拓展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亲身参与和体验的机会。如教学“正确认识广告”时,教师可以展示各类广告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诱导性、欺骗性信息,学会甄别和防范虚假广告。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重师生、生生互动,通过对话交流、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表达和碰撞思想,在互动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领悟和认同。

(三)拓展评价主体,突出发展性功能

构建“备教学评”一致的课堂,还需要教师重视评价对学生的反馈、激励和导向作用。一方面,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引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形成多元评价主体。如在学习“网络新世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使用网络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关注和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发展性评价,通过学习档案、成长记录等形式,动态呈现学生的进步和变化。教师还要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评价发现个别学生自理生活能力偏弱,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其生活技能的指导和培养,并给予持续关注和鼓励。

结语:

“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理念更新、教研优化、教学创新、评价改革等方面同向发力、久久为功。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每一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都应该以“备教学评”为抓手,坚持不懈地打磨教学艺术,上好每一堂核心素养课。

参考文献:

[1]李荆.素养导向下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问题与路径[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4(5):8-11.

[2]韩如月.小学道德与法治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4(5):0112-011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