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文化自信背景下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探索

——以陕西社火为例

周艺佳 李利华 张成漫 朱佳俊 张思雨
  
科创媒体号
2024年35期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以陕西社火为例,探讨非遗文化进校园 的实践探索。通过分析陕西社火的文化内涵、价值以及进校园的意义,阐述了非 遗文化进校园的具体实践路径,包括课程设置、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 同时,提出了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推动非遗文化 在校园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文化自信;非遗文化;陕西社火;校园

一、引言

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022 版》修订原则中提到:“要引导学生学习 与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艺术,增强文化自信。”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飞速 发展,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但我国众多的传统艺术却 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消亡。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育人过程中,真正发挥 其应有的作用,将优秀的“大文化 ”转化为“真营养 ”,最终达到以优秀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滋养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目标成为非遗进校园工作研 究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挖掘社火文化的艺术特点为切入点,将社火文化特征合理 运用到课堂之中,逐渐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 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进一步达到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1】 。随 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日益凸显,文化自信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 组成部分。非遗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其保护和传承对于弘 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陕西社火作为陕西省独特的非遗项 目,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还蕴含着深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精神。本 文将基于文化自信的背景,探讨陕西社火进校园的实践探索,以期为非遗文化的 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陕西社火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一)文化自信与文化内涵

1.深厚文化底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和延续,是先辈通过日 常生活运用而留存到当下的文化财富,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2】。陕西社火拥有 3000 多年历史,源于商周时期,是陕西地区乃至中国戏剧、舞蹈、音乐、美术及杂技发展历史的“活化石 ”,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2.丰富表现形式:社火通称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集舞 蹈、音乐、戏剧、杂技于一体,展现了陕西人民热情奔放、刚柔并济的民族性格。

3.独特艺术魅力:陕西社火靠扮演、造型、技巧取胜,演员们通过各种高难 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形成故事组合,展现出惊险出奇的艺术感染力。

4.文化价值显著:社火不仅是民俗艺术形式,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民族凝 聚力的体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价值体现 1.历史价值

社火真实记载了中国历史衍进中的政治、经济、民俗风情等,是研究乡村历 史人文变迁的“活态 ”教材。

对丰富和完善中国社火艺术史料有珍贵价值,对推动民俗学研究有重要学术 意义。

2.艺术价值

社火融合了民间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艺术,展现出乡村群体的 智慧和艺术创造力。独特表现形式如马勺脸谱、悬台社火等,色彩绚丽,寓意深 刻,给人以视觉冲击。

3.社会价值

社火活动使参与者实现自我身心愉悦,同时感染观众,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促进人文和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社火文化的传承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 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意义

作为“非遗 ”大省,创新与传承同样重要。2021 年发布的《贵州省“十 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强调,要推进非遗普及教育,重点支持非 遗进校园,鼓励学校邀请非遗传承人开设非遗课程、开展非遗教学实践活动, 鼓励全省各级各类中小学把本地区非遗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内容【3】。

(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非遗文化进校园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其博 大精深和独特魅力。通过学习和传承非遗文化,学生可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感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非遗文化进校园可以丰富学校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通 过参与非遗文化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团 队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三)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非遗文化进校园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学校可以将非遗文化与 校园文化相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陕西社火进校园的实践路径

(一)课程设置

1.  将陕西社火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体系,编写相关教材,开设专门的课程。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社火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表演形式、制作工艺等方面。

2.  邀请社火艺人走进课堂,为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 社火的制作和表演过程,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二)社团活动

1.  成立社火社团,吸引对社火感兴趣的学生加入。社团可以定期组织活动, 如社火表演、制作比赛、文化讲座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社火活动,如社火比赛、文化节等。让学生在实践 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对社火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校园文化建设

1.  将社火文化融入校园环境建设中,如在校园内设置社火文化长廊、雕塑 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2.  开展以社火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社火文化节、主题班会等。通过 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火文化,增强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

五、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面临的问题

1.  师资力量不足

非遗文化进校园需要专业的师资队伍,但目前学校普遍缺乏具有非遗文化专 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

2.  资金投入有限

非遗文化进校园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包括教材编写、师资培训、活动组织 等方面。但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很多学校无法开展深入的非遗文化教育活动。

3.  社会关注度不高

非遗文化进校园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但目前社会对非遗文化进校园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够高。

六、结论

文化自信背景下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探索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以陕西社火为例,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我 们可以有效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展望未来,非遗文化进校园将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 途径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进校园进 一步推动了文化自信,既愉悦了学生的身心,也让民族文化传承更加生动。

参考文献

【1】 王业霞. 以皮影戏的唱腔特点促进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探析[J].乐 器,2024, (10):101-103.

【2】  吴 海 燕 , 王 思 远 . 守 护 非 遗 赓 续 文 脉 [N]. 吴 忠 日 报,2024-08-28(001).

【3】  梁 珍 情 . 一 场 色 彩 斑 斓 的 “ 美 的 教 育 ”[N]. 贵 州 日 报,2024-01-18(006).DOI:10.28255/n.cnki.ngerb.2024.000312.

【4】  徐 慧 玲 . 非 遗 课 堂 非 一 般 的 有 趣 [N]. 海 南 日 报,2024-03-12(A08).DOI:10.28356/n.cnki.nhlrb.2024.001101.

基金项目: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大创项目“助力非遗文创——社火文化进校园”(编号X20241312507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