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PBL和三维重建技术的胸外科实习生肺部解剖教学优化研究

蒲江涛
  
科创媒体号
2024年35期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 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PBL和三维重建技术的胸外科实习生肺部解剖教学优化。方法 选取在本院胸外科实习的80名医学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编号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讲授式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和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教学,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胸外科实习生进行肺部解剖教学时,PBL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既能够提高实习生的结课考试成绩,又能够增强他们对肺部影像的阅片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对教学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PBL;三维重建技术;胸外科实习生;肺部解剖教学

引言:胸外科收治的均是胸部器官出现病变的患者,常用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即利用医生丰富的临床知识、经验和专业的手术器械对病灶进行切除,以缓解症状,控制疾病发展,促进患者恢复。对于胸外科的实习生而言,要想在胸外科手术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需要快速掌握肺部解剖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准确无误的读取肺部影像并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1-2]。传统的胸外科实习生肺部解剖教学方法为LBL,虽然能够系统地传授肺部解剖的基础知识,但是在培养实习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对肺部立体结构的理解方面却存在着局限性。PBL和三维重建技术则不同,前者注重培养实习生的自主探究和临床思维能力,后者能够将肺部的二维影像转变为三维结构,降低理解难度,让实习生更直观、更清晰地观察肺部结构,将两者结合应用,可以弥补LBL的不足,甚至能够激发实习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3-4]。然而就目前来说,我国关于PBL和三维重建技术在胸外科实习生肺部解剖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相关研究还较少,且处于初级探索阶段,难以为教学提供更多的经验和借鉴。因此,本文将以PBL和三维重建技术为内容,以80例符合标准的实习生为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法,来进行相关探讨,报告如下,仅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0例胸外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编号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实习生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LBL教学

LBL教学即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这个过程中,教师拥有绝对的主导权,会直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进行进度安排。LBL教学通常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肺部解剖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师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相关解剖图片进行讲解,其二是实践操作,教师会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本次研究设计实习时间为1个月。

1.2.2观察组采用PBL和三维重建技术

PBL是问题式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会在实习生进入科室实习时传授给他们文献检索的方法。一般来说,比较常用的文献检索网站有维普网、万方数据网等。检索方法传授后,教师会在患者入院时带领实习生一起去了解患者的信息资料、病史情况等,同时,还会带领学生一起去观察患者的检查结果,如胸部CT、肺部功能等,让学生在观察后进行自由讨论,得出结果,教师从旁指导和纠正。指导和纠正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肿瘤及其周边组织结构特征详细的讲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将二维的图片变成三维立体图片,继续讲解肺部各结构之间的关系。直到手术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实习生制定手术方案,并对实习生提出问题,例如疾病的诊断情况如何,如何解剖,手术后患者的病理特征会发生哪些改变等,引导实习生去思考。最后,手术结束后,教师会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为实习生梳理思路,并针对实习生的回答给予肯定鼓励或者纠正。

1.3评定指标

对比两组实习生的结课考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行t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实习生的结课考试成绩情况

详情请见表1。

2.2观察组和对照组实习生的教学满意度情况

详情请见表2。

3 讨论

肺部解剖是胸外科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掌握肺部及周围结构的解剖特征是进行有效手术操作的前提。传统的解剖教学方法多采用二维图像和尸体解剖,虽然有助于基础知识的传授,但在空间认知和动态理解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尤其是在现代医学中,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促使我们必须探索更为直观和高效的教学方法。PBL是一种教学模式,即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该模式最早是在1969年被提出,且在国际范围内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率。将PBL应用到胸外科实习生的肺部解剖教学中,既能够激发实习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又能够使实习生的自主能动性得以发挥,通过自主探究、自由讨论等方式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另外,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二维的肺部影像图片转变为三维立体图像,更加直观和清晰地展示肺部各结构之间的关系,方便学生理解,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阅片能力均有重要作用[5]。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基于PBL和三维重建技术的胸外科实习生肺部解剖教学优化。通过记录和分析本次研究数据可以看出,联合PBL和三维重建技术不仅能够使实习生的结课成绩分数得到提升,还能够增强实习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因此,建议积极推广和应用该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让,陈李李,俞经生,等. Mimics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临床肺科杂志, 2022, 27 (12): 1845-1849.

[2]王永勇,戴磊. PBL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胸外科医学实习生肺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J]. 西部素质教育, 2022, 8 (05): 140-142.

[3]陈军,李小刚,谭永华. 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腔镜解剖性亚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9 (05): 48-54.

[4]胡明华,李海峰,邹星宇,等.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组织瓣临床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1, 37 (17): 173-175.

[5]张华,吴欣妍,张丽,等. 基于mimics软件的三维重建技术在断层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J]. 基层医学论坛, 2021, 25 (08): 1142-114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